在寶寶一歲時這時候寶寶的視力已經接近成人的視力了,大約在成人視力的0.2到0.3之間,此時寶寶的眼睛可以在媽媽的引導下跟隨物體轉動眼睛了,並且在一歲時,寶寶已經有的會走了,可以在眼睛的引導下去用手抓摸一些物品,有了一定的身體平衡能力和協調能力。
在寶寶一歲時這時候寶寶的視力已經接近成人的視力了,大約在成人視力的0.2到0.3之間,此時寶寶的眼睛可以在媽媽的引導下跟隨物體轉動眼睛了,並且在一歲時,寶寶已經有的會走了,可以在眼睛的引導下去用手抓摸一些物品,有了一定的身體平衡能力和協調能力。
奶量最好保持每天1000毫升左右,每個孩子體質不同,有的孩子甚至還要喝的比這些要多,有的孩子就比較少,不過最低不應低於900毫升。
毫升是一個容積單位,跟立方厘米對應,容積單位的主單位是升(L)。1L=1000mL,1毫升=1立方厘米,1000毫升=1立方分米=1L。
1、要讓寶寶擁有一口好牙,就必須從0歲開始幫寶寶養成清潔口腔的好習慣。從寶寶出生後開始喝奶起,最好堅持每次喝完奶都給寶寶清潔口腔,以紗布清洗或給寶寶用清水漱口均可。
2、出牙一般是不疼的,但有些寶寶會感到不舒服和煩躁。媽媽可以用乾淨的手指或溼潤的紗布,放入寶寶的口中磨擦牙齦,這樣會對他有所幫助。
3、寶寶出牙的過程中,可能會有煩躁不安、睡眠不穩、口角流涎、咬物、吮手指、擦牙床、搖頭晃腦等不適感。有時牙床可能會有疼痛,引起低熱,致使寶寶哭鬧不休。這時媽媽應該更細心,更體貼地照顧自己的寶寶。多抱抱寶寶,以母乳餵養,多哄哄,給予更多的安慰。
4、咬自己的手,咬媽媽的乳頭,可以說,只要看見什麼東西,就拿來放到嘴裡啃咬一下。目的就是想借啃咬的施力,來減輕牙床下長牙的壓力。此時,要避免讓寶寶咬硬物引起牙齦出血,這時可用潔淨的手指輕輕按摩牙床,會有減輕疼痛的作用。
5、出牙前2個月左右,大多數寶寶就會流口水,或把小手伸到口腔內抓撓。媽媽如果仔細檢視寶寶的口腔,就可以看到區域性牙齦發白或稍有充血紅腫,觸控牙齦時有牙尖樣硬物感。流口水時,應給寶寶戴上頸圍,保護頸部,用柔軟的、吸溼性強的毛巾輕輕擦試口角、面頰、下巴等處,以免引起發紅、皺裂。
6、這段時間寶寶的抵抗力會稍微下降,必須注意防感染,寒冷的季節應給寶寶保暖,保持清潔衛生。
7、當寶寶正在長牙時,牙床、牙齦和牙肉都非常脆弱,如果又有奶垢或食物殘渣停留在上面,則會讓原本輕微發炎的牙齦狀況更加嚴重。因此,寶寶出第一顆牙時,就應該幫他刷牙了,一天兩次。最重要的一次是在晚上就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