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描述此成語為無中生有。
釋義:把沒有的說成有。比喻毫無事實,憑空捏造。
出自於《老子》: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近義詞:造謠生事。
反義詞:鐵證如山。
例句:
1、三人成虎雖是無中生有,卻可以使一個人的清譽毀於一旦。
2、報紙繪聲繪影說他盜取公款,我敢保證這一切都是無中生有的情節。
3、有那麼一些人,總喜歡無中生有,挑撥是非。
不三不四
1、釋義:指不正派,也指不像樣子。
2、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五卷:“可見元宵之夜;趁著喧鬧叢中幹那不三不四勾當的;不一而足。”
3、例句:老師經常告誡我們,交朋友要慎重,不要和那些不三不四的人來往。
4、近義詞:非僧非俗,非驢非馬,不倫不類,半間不界。
5、反義詞:正正經經,正襟危坐,堂堂正正,有板有眼。
三長兩短。三長兩短指意外的災禍或事故。特指人的死亡。“三長兩短”一說是和棺木有關的。棺木是由六片木材拼湊而成,棺蓋及棺底分別俗稱天與地,左右兩片叫日月,這四片是長木材,前後兩塊分別叫彩頭彩尾,是四方形的短料所以合計共是四長兩短。但棺蓋是人死後才蓋上的,所以只稱“三長兩短”作為死的別稱,後來再加入意外、災禍等意思。
齊大非偶是一個漢語成語,指辭婚者表示自己門第或勢位卑微,不敢高攀。出自先秦左丘明《左傳桓公六年》:“公之未昏於齊也,齊侯欲以文姜妻鄭大子忽。大子忽辭,人問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齊大,非吾耦也。’”
典故:春秋時代,齊僖公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鄭國的太子忽。太子忽推辭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配偶,齊國是個 ...
食不二味。
解釋:吃飯不用兩道菜餚,謂飲食節儉。
出處:《韓非子·外儲說左下》:食不二味, 坐不重席。
示例:食不貳味,以與民同利,昔之君子之行禮者如此。《大戴禮記·哀公問於孔子》
躬親撫民,吊死存疾,食不二味,蓄陳儲新,臣之事也。《東周列國志》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生活儉樸。 ...
成語:丟三落四。
釋義:形容做事馬虎粗心,不是丟了這個,就是忘了那個。
出處:曹雪芹《紅樓夢》第67回:“俗語說的:'夯雀兒先飛',省的臨時丟三落四的不齊全,令人笑話。”
近義詞:馬馬虎虎、粗枝大葉。
反義詞:謹小慎微、一絲不苟。 ...
1、釋義:成:制定,形成。一經形成,不再改變。
2、出處:《禮記·王制》:“一成而不可變,故君子盡心焉。”
3、示例:事物都是在發展的,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
4、近義詞:原封未動。
5、反義詞:千變萬化、瞬息萬變、變幻莫測。 ...
同心協力:指有共同的意願和目標,大家一起出力合作。
出自《周書·崔謙傳》:“然後與宇文行臺,同心協力,電討不庭,則桓文之勳,復興於茲日矣”。
造句:
1、全班同學同心協力,終於取得了好成績。
2、災區的幹部和群眾同心協力,重建家園。
3、只要大家同心協力,眾志成城,必能克服眼前的困難。 ...
1、接二連三:一個接著一個,接連不斷。
2、出處:曹雪芹《紅樓夢》第一回:“於是接二連三,牽五掛四,將一條街燒得如火焰山一般”。
3、示例:滿屋子的手都拱起來,膝關節和腿關節接二連三地屈折,彷彿就要蹲了下去似的。
4、用法:作定語、狀語。 ...
1、解釋:悸,因害怕而心跳得厲害。危險的事情雖然過去了,回想起來心裡還害怕。
2、出處:孫犁《奮勇地前進、戰鬥—在一次座談會上的發言》:“如果他第一次在路上遇到的只是井繩,他就不會心有餘悸了。”
3、結構:主謂式。
4、用法:用作貶義。多表示事後害怕的一種心理。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