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19年的元宵節是幾月幾號

2019年的元宵節是幾月幾號

  2019年的元宵節是2月19日,星期二。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夕或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元宵節習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元宵節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

  正月十五燃燈的習俗與佛教東傳有關。唐朝時,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於是遍佈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並逐漸成為民間習俗。

202x年元宵節是幾月幾號

  

2020-2030年元宵節時間表

  

年份陽曆星期
2020年2月8日星期六
2021年2月26日

  

星期五
2022年2月15日星期二
2023年2月5日星期日
2024年2月24日星期六
2025年2月12日星期三
2026年3月3日星期二
2027年2月20日星期六
2028年2月9日星期三
2029年2月27日星期二
2030年2月17日星期日
元宵節簡介元宵節不是國家的法定節假日,它是我國曆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漢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

  元宵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漢代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群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穀場跳舞。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

  元宵節習俗吃湯圓

  吃“湯圓”是元宵節的一項重要習俗。湯圓,又名“湯糰”、“元宵”。吃湯圓的風俗始於宋代,當時的湯圓稱“浮圓子”,亦稱“湯圓子”、“乳糖圓子”、“湯丸”、“湯糰”,生意人則美其名日:“元寶”。宋元元初時,湯圓已成為元宵節的應節食品,所以人們又稱它為“元宵”。

  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稱湯圓。元宵依餡論,分有餡和無餡兩種,有餡元宵又有鹹、甜、葷、素之分;按製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元宵機制和竹匾水滾等諸種;按粉制區別,則有糯米麵、高梁米面等。

  猜燈謎

  玩燈是元宵節的一個重要專案。燈謎是元宵燈節派生出來的一種文字遊戲,也叫燈虎。將謎面貼在花燈上供人猜射,謎底多著眼於文字意義,並有謎格24種,常用的有捲簾、鞦韆、求鳳等格,已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民俗文化。中國最大的一次燈謎盛會是1979年在南京舉行的“九城市燈謎會猜”,設有燈謎上萬條,3天裡參加的人次達兩萬多人。

  賞花燈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後,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即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

  踩高蹺

  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高蹺本屬我國古代百戲之一種,早在春秋時已經出現。我國最早介紹高蹺的是《列子·說符》篇:“宋有蘭子者,以技幹宋元。宋元召而使見其技。以雙枝長倍其身,屬其脛,並趨並馳,弄七劍迭而躍之,五劍常在空中,元君大驚,立賜金帛。”從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蹺就已流行。

  據說踩高蹺這種形式,原來是古代人為了採集樹上的野果為食,給自己的腿上綁兩根長棍而發展起來的一種蹺技活動。

  舞獅子

  舞獅子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據傳說,它最早是從西域傳入的,獅子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隨著佛教傳入中國,舞獅子的活動也輸入中國。獅子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後,和孔雀等一同帶回的貢品。而獅舞的技藝卻是引自西涼的“假面戲”,也有人認為獅舞是五世紀時產生於軍隊,後來傳入民間的。

202x年元宵節是幾月幾號 元宵節有哪些習俗

  2022年元宵節是幾月幾號?

  2022年的元宵節是在2022年02月15日,壬寅(虎)年 壬寅月 己亥日,星期二。

  因為元宵節不是法定節假日,所以2022年的元宵節是不放假的。

  元宵節日的由來

  1、紀念“平呂”

  傳說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昌”而設,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漢惠帝病死後呂后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后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2、明帝敬佛

  源於佛教說,這種說法主要是胡申生先生主編的《社會風俗三百題》中:“佛教教義中把火光比作佛之威神,《無量壽經》有無量火焰,照耀無極說法。在佛教教義中,燈一直是作為佛前的供具之一。而且佛教經典中反覆宣傳:百千燈明懺悔罪(《菩薩藏經》),為世燈明最福田’(《無量壽經》)。逢遇佛教盛會都要大明燈火。在佛教傳說中,於正月十五張燈有關係的是有關佛祖神變的事蹟。

  元宵節有哪些習俗?

  1.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國由來己久的習俗,元宵即“湯圓”,它的做法成份風味各異,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義卻相同。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

  2.“送花燈”。“送花燈”簡稱為“送燈”,其實質意義就是送孩兒燈。 3.耍龍燈 龍是中華的圖騰,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徵。

  4.舞獅子。舞獅,又稱“獅子舞”、“獅燈”、“舞獅子”,多在年節和喜慶活動中表演。

  5.猜燈謎。每逢元宵節,各個地方都打出燈謎,希望今年能喜氣洋洋的,平平安安的。

  6.踩高蹺。高蹺會一般由群眾自發串連組織起來的。

  7.觀燈。觀燈是元宵節期間的漢族傳統民俗活動。

  8.走百病。“走百病”,也叫遊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

  9.迎紫姑。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卜蠶桑,並佔眾事。

  10.逐鼠。逐鼠在農曆的正月十五舉行。這項活動主要是養蠶人家所進行的。


2019中秋節是

  1、農曆2019年中秋節的日期:2019年09月13日,星期五。   2、根據中國的歷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   3、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古時有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故稱“月夕”或“祭月節”。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 ...

2019冬季交九是

  1、2019年冬季”數九“起止時間為:”一九“——2018年12月22日-2018年12月30日,至”九九“——2019年3月4日-2019年3月12日。我國民間將冬至稱為“交九”,也叫“數九”。是中國民間一種計算寒天與春暖花開日期的方法。數九是從二十四節氣“冬至”逢壬日開始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類 ...

2019端午節是

  2019年端午節是2019年06月07日。端午節,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祈福辟邪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 ...

2019重陽節是

  1、2019年10月07日 星期一 (己亥年(豬年)九月初九,距離農曆2019年重陽節還有11天)。   2、重陽節是指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 ...

2019重陽節是

  1、2019年10月07日 星期一 (己亥年(豬年)九月初九,距離農曆2019年重陽節還有12天)。   2、重陽節是指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 ...

2019冬至是

  1、2019冬至是2019年12月22日,農曆冬月廿七,星期日,12:19:18。   2、冬至這一天,太陽黃經為270°,陽光幾乎直射南迴歸線,我們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開始進入數九寒天。天文學上規定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開始。而冬至以後,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漸長了。 ...

2020元宵節

  2020年元宵節是2月8號,星期六。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後一個重要節令。   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