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入伏的日期:2021年07月11日,星期日,(辛丑年(牛年)六月初二。
入伏,意指進入三伏天。“夏至三庚數頭伏”,這是確立初伏的依據。曆書規定:“夏至三庚便數伏”,意思是說,“從夏至日”開始往後數,數到第三個“庚日”便開始入伏了。
2021年入伏的日期:2021年07月11日,星期日,(辛丑年(牛年)六月初二。
入伏,意指進入三伏天。“夏至三庚數頭伏”,這是確立初伏的依據。曆書規定:“夏至三庚便數伏”,意思是說,“從夏至日”開始往後數,數到第三個“庚日”便開始入伏了。
2020年入伏從2020年7月16日算起,具體2020三伏天時間如下:2020年頭伏:7月16日-7月25日(10天);2020年中伏:7月26日-8月14日(20天);2020年末伏:8月15日-8月24日(10天)。
三伏天是我國的說法,由來已久,所以三伏天的分配是按照農曆來計算的,陰陽兩個農曆的演算法還是存在一定的時間差的,所以每年的時間都不一樣,人們對於三伏天的劃定依據有個很簡單的詞夏日三庚。一庚就是十天,所以就是十天一個輪迴,首先要進入夏至,夏至過後第三個庚日就是三伏天的開始,叫做初伏,然後十天一輪迴,差不多要有三個輪迴,三伏天一直持續差不多三十天左右,所以三伏天一直要到立秋之後。而這個天數也是有講究的,有時候是30天有時候是40天,每一年的三伏天時間長短也是要看當年的狀況。
2025年三伏天時間表2020年三伏天入伏哪一天
初伏:2025年7月20日-2025年7月29日;
中伏:2025年7月30日-2025年8月8日;
末伏:2025年8月9日-2025年8月18日。
什麼是入伏?
入伏意思是進入三伏天。 “夏至三庚數頭伏”,這是確立初伏的依據。曆書規定:“夏至三庚便數伏”,意思是說,“從夏至日”開始往後數,數到第三個“庚日”便開始入伏了。這裡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紀日法”中帶有“庚”字頭的那一天。
庚日的日期是有變化的,並不固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盡相同,但入伏日期總是在7月11日至7月20日之間。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到第二個庚日為末伏。每一個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數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間有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有5個庚日時,中伏為20天。
入伏後如何防暑?
1、夏天不提倡進行爬山等在室外、白天進行的劇烈活動,建議可選擇游泳、早晚慢跑等體育活動。
2、要多喝白開水,並且要定時飲水,不要等口渴時再喝,口渴後不宜狂飲。應少喝果汁、汽水等飲料,其中含有較多的糖精和電解質,喝多了會對胃腸產生不良刺激,影響消化和食慾。
3、不宜過量飲酒。人體在夏季受氣溫影響極易積蘊溼熱,而溼熱過盛又是誘發皮膚髮生瘡癰腫毒的病因,若大量飲白酒,更會助熱生溼,無異於火上澆油。
4、飲食不宜過於清淡。夏天人的活動時間長,出汗多,消耗大,應適當多吃雞、鴨、瘦肉、魚類、蛋類等營養食品,以滿足人體代謝需要。夏天的時令蔬菜,如生菜、黃瓜、西紅柿等的含水量較高;新鮮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為80至90%,都可以用來補充水分。
5、午睡時間不宜過長。午睡時間過長,中樞神經會加深抑制,腦內血流量相對減少會減慢代謝過程,導致醒來後周身不舒服而更加睏倦。
6、忌受熱後“快速冷卻”。炎夏,人們外出或勞動歸來,喜歡不是開足電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這樣會使全身毛孔快速閉合,體內熱量反而難以散發,還會因腦部血管迅速收縮而引起大腦供血不足,使人頭暈目眩。
7、空調室內外溫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調室內外溫差不超過5度為宜,即使天氣再熱,空調室內溫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8、不宜佩戴金屬首飾。金屬裝飾品中的某些金屬沾上汗水,所接觸到的皮膚可能出現微紅或瘙癢等症狀,容易引發接觸性皮炎。
9、夏天出門記得要備好防曬用具,最好不要在上午10點至下午4點時在烈日下行走。如果此時必須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最好塗抹防曬霜。
10、生活起居要規律,不經常熬夜,保證充分的睡眠也是預防中暑的有效措施。睡眠時注意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和電扇下。
11、出門還要隨身攜帶防暑降溫藥品,如十滴水、仁丹、風油精等,以防應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