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20出伏天是什麼時候+2020幾月幾號出伏

出伏是幾月幾號2020 今年什麼時候出伏天

  出伏是幾月幾號2020 今年什麼時候出伏天

  2020年出伏是8月24日,具體時間是2020年8月15日-2020年8月24日,共10天。

  出伏之後是不是就不熱了

  一般來講,出伏就代表著出了伏天,炎熱漸消;而處暑節氣更代表著暑氣告一段落,天氣應會越來越涼爽。不過在南方一些地區,剛剛感受一絲秋涼的人們,往往在處暑尾聲,再次感受高溫天氣,也就是傳說中的秋老虎。

  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國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該高壓控制下晴朗少雲,日射強烈,氣溫回升。由於我國地域遼闊,“秋老虎”的表現略有所不同,如華南的秋老虎要比長江流域的來得遲,一般推遲2—4個節令。

  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時間有長有短,半個月至二個月不等;有時秋老虎來了去,去了又回頭。《清嘉錄》的作者顧鐵卿:“土俗以處暑後,天氣猶暄,約再歷十八日而始涼;諺雲:處暑十八盆,謂沐浴十八日也。”意思是還要經歷大約十八天的流汗日。但“秋老虎”天氣雖然氣溫較高,但總的來說空氣乾燥,陽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熱,不至於熱得喘不過氣來。

  初伏吃什麼水果

  葡萄:酸甜可口,有補肝腎,益氣血,生津液的功效。鮮葡萄又可製成葡萄汁、葡萄乾和葡萄酒。

  獼猴桃:肉肥多汁,清香鮮美,酸甜宜人。能夠生津潤燥,解熱除煩。對於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嘔吐都有良好的作用。

  山楂:味道酸澀,具有健脾胃、幫助消化、消脂肪、延緩衰老的作用。

  柚子:清香酸甜,有的略帶苦味,具有理氣化痰、潤肺清腸、補血健脾等功效,針對食少、口淡、消化不良等症。不過太苦的柚子不宜食用。

  石榴:酸中帶甜,有收斂、止痢的功能。特別適宜口乾舌燥者、腹瀉者。西紅柿酸中帶甜,可以生食,也可熟食。可用於口渴和食慾不振。

  檸檬:味道酸甜,具有化痰止咳,生津,健脾之效,可解口乾煩躁、消化不良。相關食品有檸檬茶和檸檬果汁等。

  三伏天飲食養生原則

  1、多喝水

  中醫理論講究“陰陽五行”、“天人一體”,冬為陰,夏為陽,夏季為陽盛陰衰之季,也正是人體陽氣旺發之時,人體陽氣,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趨勢,體內凝寒之氣處於易解的狀態。三伏天,人稍勞作或運動,就大量出汗,接著產生強烈的口渴感。因此,補水養生便成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2、儘可能多食新鮮蔬果

  三伏天高溫炎熱,人們常感食慾減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此時不妨吃些新鮮蔬果。新鮮蔬果營養素的構成,一般是纖維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僅可以有效地補充人體必須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質也會讓人久食而不厭。但要注意不要貪食生、冷或不潔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瀉等。

  3、不宜吃燥熱食物

  三伏天一定不能吃太多太熱的食物,現代醫學認為,炎熱天氣的刺激,令神經中樞處於緊張狀態,內分泌腺的活動水平亦會有改變,引致消化能力不佳,胃口變差,不想進食。所以三伏天最好多吃一些清淡少油的食物,這樣會較易消化,而太過油膩的食物則不適宜,會令胃液分泌減少,胃部排空減慢。

2020出伏天是什麼時候 2020幾月幾號出伏

  2020出伏天是什麼時候 2020幾月幾號出伏

  2020出伏天是8月24日,農曆七月初六,星期一。

  2020出伏時間表:公曆2020年8月15日(農曆六月廿六)—2020年8月24日(農曆七月初六)。

  出伏是什麼意思

  出伏的意思,指的就是出了伏天,伏天結束,秋天快要來臨。元代的竹蓑笠翁有詩云:“蠶一二眠催出伏,秧三四葉尚憂風”,是古詩文中對出伏的一道記載。

  出伏後怎麼養生

  助養肺,飲食潤一點

  出伏過後雖然中午依舊熱,但是早晚涼,晝夜形成較大的溫差“一場秋雨一場涼”的氣候特徵明顯。這個時候飲食上要潤一點。

  “出伏”之後,夏季開始真正意義上向秋季過度,氣候逐漸乾燥,人體的肺氣相對旺盛,而中醫認為“肺氣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強肝木”。因此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避免燥邪傷害。

  這時候可以吃的潤燥食物包括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乾貝、海帶、海蠶、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適宜的膳食有芝麻菠菜、青椒拌豆腐、百合蓮子湯、百合脯等,有補肝益腎、開胸潤燥、益氣寬中、安神養心的功效。

  防“秋乏”,睡覺早一點

  出伏以後人容易感到疲乏,就是大家常說的“秋乏”。出伏之後一直到處暑節氣,是天氣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洩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經過晝長夜短炎熱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現象,特別是老年朋友。

  此時人們如果不改變夏季晚睡的習慣,“秋乏”更容易出現。健康專家說,要減緩“秋乏”,睡眠尤其要充足,最好比平時多增加1小時左右。另外,還要加強鍛鍊,如早晚跑步、打拳、做操、爬山等。

  少發黴,通風勤一點

  出伏以後,溫度會逐漸降下來,雖然不明顯,但是卻給了黴菌的適宜繁殖溫度,而且出伏以後的雨水會逐漸增多,只要空氣中的黴菌遇到適宜條件,便會在媒介物上生菌。

  黴菌的活力很強,一般溫度在25—30攝氏度、溼度在80%以上,並有充足的氧氣時,它們便會生長繁殖。專家支招,人們在出伏以後要注意通風勤一點,準備換秋裝的朋友,應把衣物從箱中取出,掛在通風乾燥的地方。

  出伏喝粥增強人體的抵抗力

  1.山藥百合大棗粥

  山藥90克,百合40克,大棗15枚、薏仁30克及大米適量。將以上原料洗淨煮粥,每日2次服用。

  2.山楂酥梨冰粥

  大米、糯米、酥梨1個、山楂罐頭、冰糖。先將大米和糯米混合,在清水中浸泡一會。酥梨洗淨後連核一起切塊。在小鍋中放入清水和酥梨塊,煮成梨水。將泡米的水倒掉,倒入煮梨的水,連同梨塊一起倒入,冰糖也在這時放入。將米粥煮熟,然後晾涼,粥晾涼後,倒入山楂及山楂湯水,攪勻,擺入梨片及山楂裝點一下,然後就可以放入冰箱了。

  3.紅棗蓮子粥

  紅棗、蓮子、粳米。紅棗洗淨去核,蓮子、粳米洗淨;將紅棗、蓮子、粳米、姜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先用武火煮滾,後改用文火熬至成粥,再用少許鹽調味即可。

2020年幾月幾號進入頭伏天 2020頭伏天幾號開始

  2020年幾月幾號進入頭伏天 2020頭伏天幾號開始

  2020年7月16號開始進入頭伏天。頭伏也稱入伏、初伏,一般入伏之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熱量較多,散發出來的熱量較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所以一天比一天熱。

  2020年三伏天詳細時間

  2020年三伏天分初伏、中伏、末伏,共40天,具體如下:

  初伏:公曆2020年7月16日(農曆五月廿六)——2020年7月25日(農曆六月初五)

  中伏:公曆2020年7月26日(農曆六月初六)——2020年8月14日(農曆六月廿五)

  末伏:公曆2020年8月15日(農曆六月廿六)——2020年8月24日(農曆七月初六)

  三伏天的日期計算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這是按照天干的十數去計算的。所以,劃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天干的庚日,為第一伏的開始天。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曆年的6月21日,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後,就是第三個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開始;十天之後,又是個庚日,也就是7月30日,就進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後,又是一個庚日,且是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進入了第三伏;如果是2007年,7月15日是第三個庚日,就是第一伏的開始(初伏);十天之後,又是個庚日,也就是7月25日,就進入了第二伏(中伏);十天之後,又是一個庚日,但是還沒過立秋,再過十天(這年的中伏就有20天了),又是一個庚日,且是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也就是8月14日,就進入了第三伏。這就是說,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後,都是很熱的,特別是中伏的十天(有時是二十天),是最熱的。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之說。

  21世紀新演算法——庚日公式:GR = (D - [Y/4]) MOD 10(GR庚日、D偶數年1單數年6、Y年、[ ]取整、MOD取餘)

  初伏GR加10(2084年例外不加)、中伏GR+20、末伏GR大於7時減1小於8時加9(2096年例外減1),比如2006年GR = (1 - [6/4]) MOD 10 = 0 (10),初伏7月20日、中伏30日、末伏8月9日。

  三伏天要注意什麼

  1、外出做好防曬措施,以防中暑

  一般來說,上午十點到下午三四點,紫外線指數最高,容易中暑,大家最好在此期間減少戶外活動。要外出的話,要做好相應的防暑措施,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塗防曬霜。可以多喝些淡鹽水和綠豆湯,消暑又補充水分。

  2、中午10點至下午4點不宜戶外運動

  三伏天的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溼度大、風速小。研究表明,較高的空氣溼度和較小的風速易使汗液無法快速蒸發,人體散熱出現困難,體溫調節也受到限制。一旦熱量積蓄在體內,就會引發全身發熱、頭暈、口渴、噁心等中暑症狀。因此,室外運動至少要避開上午10點至下午4點這個時間段,最好選擇在7點至8點這個時間段,建議9點之前結束鍛鍊。

  3、忌吃過多的冷飲

  三伏天時氣溫炎熱,此時,身體體溫上升,吃冰的之後會沖淡胃液、刺激腸道、促使腸道蠕動和亢奮,減少食物在小腸停留的時間,影響到人體對食物的吸收和利用、造成脾胃損傷。

  五臟六腑是寒涼的,此時再吃冰吃雪糕,相當於雪上加霜,尤其是本身寒氣就重的人,再吃就更寒到骨髓了。如果怕熱可以喝常溫的涼白開,樸素又養生。如果堅持一個三伏天不碰冰飲、雪糕,即使不專門去冬病夏治,體內的頑固寒氣也能自己好大半,尤其是一到冬天就特別怕冷、手腳冰涼的人。

  4、勿在室外打赤膊

  打赤膊短時間內可使皮膚溫度降低,但由於皮膚溫度低於外界溫度,時間一長,皮膚不但不能散熱,反而會從外界吸收熱量,讓人感覺更熱。所以,越是暑熱難熬,越不能穿背心短褲,甚至赤膊。打赤膊覺得涼快,只是心理作用,而且皮膚長時間暴曬在陽光下容易造成曬傷或引發日光性皮炎。

  5、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

  夏季蔬菜喝水果營養豐富、種類齊全,而且大多有清涼祛暑的作用,所以應該多吃一些。以冬瓜而言,其味甘淡而涼,有清熱解毒、利水化痰、消暑解渴之功效。

  在食用新鮮水果蔬菜前,一定要清洗乾淨。因為瓜果在收穫、運輸和貯存過程中常會遭受各種微生物致病菌、寄生蟲卵的汙染。因此,在吃瓜果之前,一定要認真清洗,然後再用開水燙一燙,以殺滅病菌或蟲卵,防止腸道傳染病和寄生蟲病。


2020 2020是哪一天

  2020年幾月幾號出伏 2020年出伏是哪一天   2020年出伏的日期:2020年08月15日開始出伏,一直到8月24日結束。   2020年三伏天分初伏、中伏、末伏,共40天,具體如下:   初伏:公曆2020年7月16日(農曆五月廿六)——2020年7月25日(農曆六月初五)   中伏:公曆2020 ...

是哪天2020 今年時間是

  出伏是哪天2020 今年出伏時間是幾月幾號   2020年三伏天最後一天是8月24日,即8月25日出伏。   出伏的意思,指的就是出了伏天,伏天結束,秋天快要來臨。元代的竹蓑笠翁有詩云:“蠶一二眠催出伏,秧三四葉尚憂風”,是古詩文中對出伏的一道記載。   一般來講,出伏就代表著出了伏天,炎熱漸消;而處暑節 ...

2020入伏是 入伏2020

  2020入伏是幾月幾號 幾號入伏2020幾號出伏   2020年入伏是7月16日,出伏時間是8月24日,今年三伏共40天。   入伏時間如何確定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 ...

梅是2020

  1、2020入梅和出梅時間   江南區:6月8日(入梅)——7月8日(出梅)。   長江中游區:6月15日(入梅)——7月14日(出梅)。   長江下游區:6月19日(入梅)——7月12日(出梅)。   江淮區:7月29日(入梅)——8月15日(出梅)。   2、梅雨季節不屬於節氣,屬於一種自然氣候現象。 ...

2020

  2020年出梅的時間並不固定,一般都在7月上半個月出梅。出梅是指連續5天的氣溫超過30℃,且沒有下雨,就代表著出梅了。每個地方的出梅時間是不固定的,要根據天氣預報確定。根據民間總結的關於梅雨季節時間計算俗語,芒種後第一個丙日入梅,小暑後第一個未日出梅,可知入梅總在6月6~15日之間,出梅總在7月8~19日 ...

2020進入伏天

  2020年7月16號開始進入頭伏天。頭伏也稱入伏、初伏,一般入伏之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熱量較多,散發出來的熱量較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所以一天比一天熱。   2020年三伏天分初伏、中伏、末伏,共40天,具體如下:   初伏:公曆2020年7月16日(農曆五月廿六)——2020年7月25日(農 ...

2020梅是

  2020年出梅是7月14日。出梅又稱為“斷梅”,初夏長江中下游梅雨天氣的終止日期。凡梅雨期間梅雨鋒系及主要雨帶明顯移出長江中下游地區,該區域5天內的雨日在2天以下,區內各站最高氣溫明顯升高到30℃以上,而地面南風風速也顯著加大,則定為出梅。   氣象學上確定的入梅、出梅與曆書上的不一樣。氣象學上的入梅、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