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節是6-7月份。梅雨是指一定地區和一定季節內發生的天氣氣候現象。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後是梅雨季節。因為這段時間是江南地區梅子成熟的季節,故稱其為“梅雨”。梅雨季節,是在每年6、7月份的東南季風帶來的太平洋暖溼氣流,經過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中國臺灣地區、日本中南部以及韓國南部等地出現的持續天陰有雨的氣候現象,由於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稱其為"梅雨",此時段便被稱作梅雨季節。注:目前學界認為東亞夏季風始於南海夏季風的爆發(平均在5月下旬左右),這個南海夏季風屬於熱帶西南季風的範疇,南海夏季風逐步增強北抬,梅雨期正北抬到長江中下游一帶,和副高西北側的副熱帶西南季風合體,與冷空氣交匯、風速輻合等形成梅雨帶。
2020年入伏時間表 2020年入伏是幾月份
2020年入伏是7月份,具體時間是2020年7月16日-2020年7月25日,共10天。
今日入伏是什麼意思
入伏,意指進入三伏天,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簡單通俗點來說就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候到來了。三伏天的伏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指“風、寒、暑、溼、燥、火”)中的暑邪;“伏”,亦有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之意。
為什麼入伏了以後天氣會又潮又熱
入伏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溼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入伏怎麼算:夏至三庚4字口訣
每年入伏的時間是不固定的,三伏天的長短也不盡相同。確定入伏時間需要根據曆書計算,較簡單的方法是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意思是說,從夏至這一天後的第3個“庚”日開始進入伏天,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
中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即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迴圈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作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時則為20天。所以,會出現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我國古代用天干、地支合併記載時間。天干的數字有10個,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數字是12個,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天干與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故稱60花甲子。“三庚”就是遇上3個“庚”字,到第3個庚日為初伏。由於天干是10個,所以每隔10天就出現一個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一年365天(閏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數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由於庚日的變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盡相同。
入伏後該如何養生
1.別太貪涼
長時間呆在空調房裡,身體調節能力容易失調,出現多種不適。因此,最好少開空調,小孩、孕婦及患有關節炎、風溼病、呼吸道疾病的老人就更要注意。
即使開,溫度以26℃為宜,保證室內外溫差別超過7℃;讓空調風往上吹,避免直吹身體,還要護好頸、背、腹、腰、腿等部位。
2.飲食開胃
一進三伏天,很多人就會受到“苦夏”的困擾,口淡乏味,食慾不振。因此,“開胃”是夏季養生的重點。
專家建議,夏天可以多吃點苦味食物,苦瓜、苦菜、苦蕎麥都能解熱祛暑、健脾開胃。
3.晚睡早起午補覺
晚睡並不是提倡大家在夏季熬夜,而是要求人們順應夏季晝夜變化的特點按時作息,睡眠時間不要超過11點。
中醫認為“春生夏長”,到了夏天,人體陽氣處於旺盛狀態,如果經常睡懶覺,就違背了人體陽氣的季節變化規律,不僅得不到休息,反而覺得更疲乏。
從5月到8月。2020年的夏天是從5月5日立夏開始的,到8月7日立秋結束,但是立秋之後並不代表著氣溫下降。公曆每年的5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45度為立夏節氣。“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這裡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說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夏天是一年的第二個季節,北半球的夏季氣溫高是最顯著的氣候特徵,因地域、乾溼環境的不同,會產生炎熱乾燥或者溼熱多雨的氣候。
實際上,若按氣候學的標準,日平均氣溫穩定升達22℃以上為夏季開始。立夏前後,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8一20℃上下,正是“百般紅紫鬥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節。而我國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地區已經是“綠樹濃陰夏日長,樓臺倒影如池塘”的景象,真正進人夏季。但東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區這時則剛剛進人春季。
4月。首先閏月是每逢閏年所加的一個月,而我們常說一年365天,其實是個約數,實際有365.2422天,因此為了彌補這個差值,曆法中規定,能被4整除的年份為閏年,而閏月就是指陰曆中的一種現象,主要是按照月亮的圓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的。而2020年就是一個閏年,閏的月份是4月,因此今年會比平常多一個月份, ...
2020年梅雨季節持續30天左右。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我國長江中下游區域內出現的一段連續陰雨天氣。此時,器物易黴,故亦稱黴雨,又值江南梅子黃熟之時,故亦稱梅雨或黃梅雨。
梅雨季時間1、正常
梅雨開始的日子為入梅(或立梅),結束那天為出梅(或斷梅)。梅雨開始的時間,大致上緯度越高則時 ...
2020年梅雨季節時間:預計江南區7月9日出梅;長江中游區7月14日出梅;長江下游區7月12日出梅;江淮區7月15日出梅。
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後,是梅雨季節。天空連日陰沉,降水連綿不斷,時大時小。所以我國南方流行著這樣的諺語:雨打黃梅頭,四十五日無日頭。持續連綿的陰雨、溫高溼大是梅雨的主要特 ...
2020湖南梅雨季節在6-7月份,入梅時間是6月15日左右,出梅時間是7月14日前後,湖南地區梅雨季持續時間大概有一個月左右。梅雨是初夏江淮流域一帶經常出現的一段持續較長的陰沉多雨天氣。 ...
2022年梅雨季節是幾月份到幾月份結束?
一般6月開始,到7月結束,具體不同地區梅雨季時間參考如下:
江南區6月上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
長江中游區6月中旬(入梅)-7月中旬(出梅);
長江下游區6月下旬(入梅)-7月中旬(出梅);
江淮區6月下旬(入梅)-7月中旬(出梅)。
...
1、2022年6月7日-2022年7月10日之間。
2、梅雨期一般是在芒種和小暑這兩個節氣期間,古人對於梅雨期的推算方法是,芒種節氣後的第一個“丙日”是進梅的時間,小暑節氣後的第一個“未日”是出梅的時間。 ...
2022年梅雨季節是6月12號前後開始到7月16號前後結束
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我國長江中下游區域內出現的一段連陰雨天氣。此時,器物易黴,故亦稱“黴雨”,又值江南梅子黃熟之時,故亦稱“梅雨”或“黃梅雨”。
入梅:連續5日平均氣溫超過22℃,有4天為雨天才算是入梅;
出梅:反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