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2x年丁卯日是哪一天+丁卯日計算方式

202x年丁卯日是哪一天 丁卯日計算方式

  2022年丁卯日是哪一天

  1、2022年01月14日 星期五;二零二一年 臘月(小) 十二 辛丑月 丁卯日

  2、2022年03月15日 星期二;二零二二年 二月(小) 十三 癸卯月 丁卯日

  3、2022年05月14日 星期六;二零二二年 四月(小) 十四 乙巳月 丁卯日

  4、2022年07月13日 星期三;二零二二年 六月(大) 十五 丁未月 丁卯日

  5、2022年09月11日 星期日;二零二二年 八月(大) 十六 己酉月 丁卯日

  6、2022年11月10日 星期四;二零二二年 十月(大) 十七 辛亥月 丁卯日

  丁卯日怎麼算

  甲子是流逝甲子的第一個開始,所以以甲子開始。生日的天干地支的推算是無比繁雜的。它是由古代相者定下了某一天的干支,然後順次推下來的。要知道生日的干支,只能查萬年曆,而且是陰陽曆對比的萬年曆。如果不知道生日是陰曆多少,均可以查萬年曆。

  計算公式:

  當年日數除以一零的餘數為日干

  當年日數除以一二的餘數為日支

  例如:二零八年農曆二月初二的干支

  是戊子年,春節的干支是丁丑,以它為一,正月大為三零天,2月加兩天,共三二天。

  那末如下:

  求天干:32除以10=3餘2(餘數以丁為一,那二就是戊)

  求地支:32除以12=8餘8(餘數以醜為一,那八就是申)

2021年立夏是哪一天 5月5日星期三

  對於很多人來說,夏天的記憶是炎熱的,但是也有很多的快樂,夏天可以吃甜甜的西瓜,去海邊游泳健身等,每個人夏天的快樂都不一樣。2021年的夏天就快要到來了,立夏節氣一到,全面進入高溫炎熱天氣。

  陽曆時刻:2021年5月5日14:47:01,星期三

  陰曆日期:三月(大)廿四星期三

  開始時刻:2021年5月5日14:47,星期三

  結束時刻:2021年5月21日03:36,星期五

  立夏掛蛋傳說故事

  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盛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節氣。傳說每年立夏,瘟神都會溜到下界播疫作祟,凡是被它染上病的,就是“疰夏”。於是,老百姓都到女媧娘娘廟燒香磕頭,求她消災降福,保佑後代。 女媧娘娘託夢告訴老百姓,在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掛上煮熟的雞鴨鵝蛋,可避免疰夏,從此以後“疰夏”再也沒有發生過了。 為了紀念這一勝利,感謝女媧娘娘的大恩大德,以後每年立夏,家家戶戶都都有雞蛋掛胸前的習俗。

  節氣溫馨祝福語

  1、初夏時節尚餘春寒,愛美的朋友莫要過早的穿上單衣,尤其是北方,若再夾雜淅淅瀝瀝的小雨,還會增加患關節炎的機率,夏季雖美健康第一!

  2、立夏已到,願好運陽光將你照,快樂清風將你繞,平安星月將你耀,健康雲朵將你罩。

  3、告夏風吹來陣陣清爽,掃走你無奈的燥熱;夏意彰顯濃濃的生機,激勵你夢想的遠航。立夏到了,記得快樂哦。

2021冬至是幾月幾日幾點 21年冬至是哪一天

  2021冬至是幾月幾日幾點 21年冬至是哪一天

  2021年12月21日23:59:09。

  冬至節氣代表寒冷將至,冬季正式開始。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按公曆,冬至交節一般是在每年的12月22-23日(今年是22日12時19分),這天太陽執行至黃經270度,緯度最南,陽光直射南迴歸線,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北極圈以內則24小時都是黑夜)。冬至這天,北半球中午太陽的高度也最低,比如在北京,太陽高度只有26°42′,因為這天中午的表影最長,故也稱“長至日”。

  中國古代非常重視冬至,規定有冬至的月為“子月”,是十二地支序的首位。所以冬至還是一個傳統節日,俗稱“冬節”“長至節”等。從冬至開始,白天會漸漸變長,古人認為這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所以把冬至當作年週期、大自然氣運週期、萬物生長週期的真正起點。在代表冬至的卦中,本是全陰的六根陰爻的最下面一根已變成陽爻,所以冬至又稱作“一陽生”。

  冬至做什麼事情?

  1、享祀先祖

  福建省流行冬至祭祀始祖的風俗,如萬曆《建陽縣誌》說:“是日大族行祭始祖之禮。”福建祀祖用專門製作的粉米圓子。清人冬至祀祖一般是祀於家,祭於墓,聚族而居的南方。往往像清明和中元一樣,在家廟祭祀祖先。

  2、吃餃子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冬至過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之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在冬至這一天中國南北方會有不同的習俗,北方大部分地區會吃餃子、南方會吃湯圓,還有諺語:冬至到,吃水餃,以及關於該節氣的詩詞和影視作品。

  3、吃湯圓

  吃湯圓在明、清時期已經約定俗成。在冬至這天,要“作粉圓”或“粉糯米為丸”。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記載,稱“冬至,粉糯米為丸,名‘湯圓’”。做好湯圓後要祀神祭祖,而後閤家圍吃湯圓,叫做“添歲”。所以,冬至吃湯圓,古而有之。

  4、九九消寒

  冬至一到,便進入數九寒天。中國民間將冬至叫做交九或數九,即從冬至開始,每9天分為一個“九”,共分9個“九”,數到81天時便“九盡桃花開”。

  中國傳統文化中,九為極數,乃最大、最多、最長久的概念。九個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過”之數。古代中國人民認為過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經已到來。

  5、餛飩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所以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冬至期間其他宜忌講究:

  冬至期間不宜婚嫁,因為古人把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前一天稱為四離日,離日為不吉利的日子,而是一件大喜事肯定要選擇一個黃道吉日。

  1、不宜搬家

  冬至期間不宜搬家,因為冬至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時候,在寒冷的日子搬家會破壞家中的興旺之氣。

  2、不宜同房

  冬至期間不宜同房,民間有冬至前後10天不宜同房的說法。古人認為冬至期間是人體最虛弱的時候,這個時候同房的人,陰陽不調,非常不利身體健康,還會影響後代的繁衍。

  3、不宜回孃家

  冬至期間不宜回孃家,民間有冬至回孃家對公公不益的說法。很多人都認為這是比較封建的思想,但是還是有很多人會嚴格遵循。


2021立秋是幾月幾 2021立秋是

  2021立秋是幾月幾日 2021年立秋是哪一天   2021立秋是2021年8月7日,14:53:48,農曆六月(小)廿九,星期六。   立秋簡介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每年8月8日或9日立秋。北斗指向西南。太陽黃經為135°。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此後,氣溫由最熱逐漸 ...

2021芒種是幾月幾 2021芒種是

  2021年芒種是幾月幾日 2021年芒種是哪一天   2021年芒種是6月5日,芒種,是農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種的“芒”字,是指麥類等有芒植物的收穫,芒種的“種”字,是指谷黍類作物播種的節令。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時間點在每年公曆6月5日-7日之間。   芒種習俗   送花神農曆二月二花朝節上迎花 ...

2020驚蟄是幾月幾 2020驚蟄是

  2020驚蟄是幾月幾日 2020年驚蟄是哪一天   2020驚蟄是2020年03月05日,星期四   每年3月6日左右驚蟄。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雲;“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蟄,即昆蟲伏藏冬眠。生物鑽到土裡冬眠越冬叫“入蟄”,第二年回春再鑽出來活動,古時認為是雷聲驚醒的,所以叫 ...

2020植樹節是幾月幾 2020植樹節是

  2020植樹節是幾月幾日 2020年植樹節是哪一天   2020植樹節是3月12日。   中國植樹節定於每年的3月12日,是中國為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熱情,促進國土綠化,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透過立法確定的節日。在該日,全國各地政府、機關、學校、公司會響應造林的號召,集中舉行植樹節儀式,從事植樹活動 ...

2020國慶節是幾月幾 2020國慶節是

  2020國慶節是幾月幾日 2020年國慶節是哪一天   2020國慶節是2020年10月01日 星期四   2020國慶節放假通知   2020國慶節、中秋節:10月1日至8日放假調休,共8天。9月27日(星期日)、10月10日(星期六)上班。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又稱十一、國慶節、國慶日、中國國慶節 ...

2020幾月幾是母親節 2020母親節是

  2020幾月幾日是母親節 2020年母親節是哪一天   2020年母親節的日期:2020年05月10日,星期日。   國際母親節的由來   母親節(Mother'sDay)這個節日最早起源於古希臘,與掌管婚姻與生育的女神赫拉有關,赫拉是眾神之後,有“貴婦人”、“女主人”、“高貴的女性”的意思,所以 ...

2020幾月幾是建軍節 2020建軍節是

  2020幾月幾日是建軍節 2020年建軍節是哪一天   2020建軍節時間是2020年08月01日 星期六   八一建軍節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定為每年的八月一日,由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設立,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的節日。   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