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2x端午節是幾月幾號+今年端午節是啥時候

今年端午節是幾月幾日 2020年端午節是幾月幾號

  今年端午節是幾月幾日 2020年端午節是幾月幾號

  2020年06月25日 星期四

  關於端午節起源有多種說法:

  第一,起源於吳越地區古老的龍圖騰崇拜。“圖騰崇拜”是由古代大自然及動植物崇拜發展而來的一種原始氏族標誌信仰形式。據聞一多先生考證,端午節是古代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祀的傳統節日。古代吳越民族是以龍為圖騰的,因為相傳龍的生日是五月初五,人們為藉助龍的庇護,便於五月初五這天舉行盛大的圖騰祭祀活動。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為特徵的文化遺存。該遺存的族屬。據專家推斷是一個以龍為圖騰的部族——史稱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歷史傳說表明,他們有斷髮紋身(打扮得像龍,以免被龍傷害)的習俗,生活於水鄉,自比是龍的子孫。端午節就是他們創立用於祭祖的節日。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經融合到漢族中去了,其餘部分則演變為南方許多少數民族,因此,端午節成了全中華民族的節日。

  第二,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前340一前278年)。屈原,名平,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是一位千載不朽的愛國詩人和政治家。他二十歲左右入仕,任三閭大夫,二十五歲任左徒,負責制定楚國的內政外交政策。

  他主張舉賢任能、實行法治、聯齊抗秦,輔助楚懷王治國,深受信用。但因主張政治改革觸犯了貴族大臣們的利益,遭讒去職,被流放到沅、湘流域(今湖南沅江、湘江一帶)。公元前278年(楚頃襄王二十一年),秦兵攻破郢(今湖北江陵北),屈原痛感國家的淪亡,無力挽救,又不願離開楚土,悲憤之餘,遂於五月初五日投汨羅江(今湖南湘陰以北,湘江支流),以死殉其志。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汩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人們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

  端午節賽龍舟

  “賽龍舟”即龍舟競渡,南北朝以後,賽龍舟的習俗廣泛傳播,明清兩代,宮廷中端午有龍舟表演。清代自順治、康熙起,每年端午,都要在西苑舉行龍舟大賽。及至現在,賽龍舟成為端午節的重要活動,在我國普遍流行,特別是南方各省,在廣東、臺灣等地被稱之為“扒龍船”,四川合川一帶則叫“搶江”,《事物原始》有記載:“競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踐,今龍船是也。”漢代趙譁(吳越春秋》也認為,龍舟“起於勾踐,蓋憫子青之忠作”。清代詩人邵長衡有“五月青江怒,水嬉歡競渡”的詠歎。

  在龍船競渡前,先要請龍、祭神。在四川、貴州等個別地區,會直接在河邊祭龍頭,殺雞滴血於龍頭之上。而廣東龍舟,需在端午前從水下起出,只有祭過南海神廟中的南海神後,方可安上龍頭、龍尾,準備競渡。

  還要買一對紙製小公雞置龍船上,以保佑船平安(隱隱可與古代鳥舟相對應)。在閩、臺則去媽祖廟祭拜。

  正式競渡開始時,氣氛十分熱烈。如廣州的龍舟,挽手用槳葉插入水中,再往上挑,使水花飛濺;船頭船尾的人則有節奏地頓足壓船,使龍舟起伏如游龍戲水一般。

  賽龍舟是端午節最具代表性、廣泛性的民間活動,也是最富刺激性、最為壯觀的活動。這天上午,個個頭面一新,衣著人時,小孩的胸前,有的掛著香囊,有的懸著“艾虎”或小猴兒。人們三五成群,呼朋引伴,或結伴而行,或驅車前往,萬人空巷,車水馬龍,蜂擁到龍舟競渡的河岸。參加競渡的龍舟,也都裝飾一新,船頭扎一個大龍頭,船前豎彩旗,旗後一人擂船鼓助陣,船尾一人撐大槳擔任競渡指揮,兩邊各10人划槳,也有各12人、13人甚至20人的,要看船的和長短大小而定。一旦競渡令下達,鼓聲雷動,龍舟競發,划船手使勁划船,誓與對手一爭高下,奮力爭先,奪取標牌。此時,兩岸人山人海,笑語歡聲,吶喊聲、喝彩聲、歌聲、槳聲、水波聲連成一片,合奏出一曲壯闊的交響樂。唐代詩人張建封的《競渡歌》對此有生動的描述: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掛影虹霓暈。

  並形容觀看龍舟者仕女如雲,銀釵映日,“兩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我國競渡活動起源很早,端午競渡之風在唐宋特別盛行。這首《競渡歌》將競渡的場面寫得有聲有色,高潮迭起,把江中的競賽和岸邊觀眾的氣氛寫得如火如茶,扣人心絃。

  今天,龍舟比賽已成為群眾性的競技活動,它不僅在中國各地舉行,還成為國際性體育競賽專案。

  端午節古詩講解

  端午節是一個民俗意義豐富的傳統節日,劃龍船、吃粽子、掛蒲艾等習俗,歷盡2000多年而不衰,深深融人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文人學士歌詠其事的很多,端午節歷來是文人墨客怡心遣懷的好時節,因為屈原的緣故,有人就叫它詩人節,所以歷代不乏文人墨寶。留下了許多關於端午節的詩句。

  張建封(735—800),唐代詩人,兗州(今屬山東)人,才華出眾,並有戰功。德宗建中初年(780)任嶽州(今湖南嶽陽)刺史。他寫下的《競渡歌》最為生動、傳神: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鶯。使君末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掛彩虹霓暈。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事空揮橈。瘡眉血首爭不定,輸岸一朋心似燒。只將輸贏分罰賞,兩岸十舟五來往。須臾細罷各東西,競脫文身請書上。吾今細觀競渡兒,何殊當路權相持?不思得岸各休去,會到摧車折楫時!

  此詩描寫唐代的龍舟競渡,按“熱鬧場面——競渡情景——發生鬥毆——作者觀感”的思路,把競渡場面描繪得有聲有色。這場競渡由官方主持,賞贏罰輸,故競渡中還引發鬥毆事件。值得注意的是“競脫文身請書上”一句,意即剛賽好一場,輸方不服,雙方又脫去上衣,露出刺花的身體,請求再決雌雄。說明及至唐代,也有“文身”之俗。

2021端午節是幾月幾號 今年端午節是什麼時候

  2021端午節是幾月幾號

  2021端午節時間:2021年06月14日星期一(農曆辛丑年(牛年)五月初五)。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泛,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端午的活動。

  端午節,本是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祈福辟邪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上古先民擇“飛龍在天”吉日拜祭龍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中原,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

  “端午”的“端”字本義為“正”,“五”(午)為中。“端午”(端五),“中正”也,這一天午時則為正中之正。另,端亦有“初”的意思,因此五(午)月的第一個午日,謂之端午。 古人以天干地支來作為載體,天干承載天之道,地支承載地之道,設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運。古人紀年、紀月、紀日、紀時通用天干地支,根據干支歷,按十二地支順序推算,第五個月即“午月”,午月午日謂之“重午”,而午日又為“陽辰”,所以端午也稱為“端陽”。仲夏端午,飛龍在天,龍星處在“中正”之位,寓大吉大利。

  端午節的其他叫法:

  天中節

  因端午節恰在夏至前後,太陽直射點在北迴歸線,太陽在天空位置是一年裡最當中,故名。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卷二十·熙朝樂事》:“端午為天中節,是因為午日太陽行至中天,達到最高點,午時尤然。”

  重午節

  上古干支紀元法,以天干地支來作為載體,紀元通用天干地支。最初端午為干支歷的午月午日,正月建寅,第五個月即為午月,午月午日謂之重午。到了漢代時,由於南北統一,曆法變動,朝廷為了方便過節,規定每年的端午節改為陰曆五月初五。

  龍舟節

  龍舟競度最早是古代先民祭龍祖的一種祭祀活動形式,先民使用舟船普遍,往往在舟船畫上龍圖形作為部族的圖騰或保護神。扒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故又稱龍舟節。

  當五汛

  在上海部分農村,靠杭州灣北岸一帶區域,如奉賢、南匯等地區,習慣上稱“端五節”為“當五汛”。亦有個別地區稱為“五月當午”。

  龍節

  上古先民在端午進行祭龍,端午節在當時其實是“龍的節日”。仲夏端午“飛龍在天”,蒼龍的主星“大火”(心宿二)高懸正南中天,龍氣(陽氣)旺盛。《易經·乾卦》爻辭中所言的“龍”,實質是對蒼龍七宿一年四時執行的闡發。

  浴蘭節

  端午時值仲夏,是皮膚病多發季節,而端午日是草木藥性在一年裡最強的一天,這天採的草藥治皮膚病、去邪氣最為靈驗、有效。民間有在端午採草藥煲水沐浴的習俗,故稱浴蘭節。漢代《大戴禮》雲:“午日以蘭湯沐浴”。

  上日

  端午,有的地方’稱為‘上日’,意思是“神的日子”。亦有佳日、佳節的意思。

  菖蒲節、艾節

  古人認為菖蒲、艾草有辟邪作用,端午陽氣旺,且艾、菖長勢茂盛,每年端午人們有在門上掛菖蒲或艾草闢陰邪的習俗,故端午節也稱“菖蒲節”、“艾節”。

  躲午節

  五月,古時北方中原稱之為“惡月”,所以有的地方在端午節這天,父母便把未滿週歲的兒童,送到外婆家去躲藏,以避惡,故有“躲午節”之稱。

  女兒節

  明沈榜《宛署雜記》:“五月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飾小閨女,盡態極研。出嫁女亦各歸寧,因呼為女兒節。”

  地臘節

  道教把全年分為五臘,正月一日天臘,五月五日地臘。據《天皇至道太清玉冊》與《雲笈七箋》中說,五月初五名地臘,五帝攢會之日,此日五帝會於南方三炁丹天,查生人祖考及見世子孫所行善惡,以定罪福,校定生人官爵。道教認為一年中的幾個臘日是良辰吉日,適合祭祀祖先和諸神以獲得福佑。

202x端午節是幾月幾號 今年端午節是啥時候

  導語:過完五一假期,端午節假期也離我們不遠了,據說,一個多月後是端午假期了!相信大家一定非常期待吧?不過,具體2022端午節是幾月幾號呢?到底今年端午節是啥時候?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今年端午節的時間及其放假情況吧。

  2022端午節是幾月幾號

  端午節時間

  2022端午節時間:2022年06月3日星期五(農曆壬寅年(虎年)五月初五)。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泛,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端午的活動。

  端午節,本是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祈福辟邪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上古先民擇“飛龍在天”吉日拜祭龍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中原,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

  “端午”的“端”字本義為“正”,“五”(午)為中。“端午”(端五),“中正”也,這一天午時則為正中之正。另,端亦有“初”的意思,因此五(午)月的第一個午日,謂之端午。 古人以天干地支來作為載體,天干承載天之道,地支承載地之道,設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運。古人紀年、紀月、紀日、紀時通用天干地支,根據干支歷,按十二地支順序推算,第五個月即“午月”,午月午日謂之“重午”,而午日又為“陽辰”,所以端午也稱為“端陽”。仲夏端午,飛龍在天,龍星處在“中正”之位,寓大吉大利。

  端午節的其他叫法:

  天中節

  因端午節恰在夏至前後,太陽直射點在北迴歸線,太陽在天空位置是一年裡最當中,故名。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卷二十·熙朝樂事》:“端午為天中節,是因為午日太陽行至中天,達到最高點,午時尤然。”

  重午節

  上古干支紀元法,以天干地支來作為載體,紀元通用天干地支。最初端午為干支歷的午月午日,正月建寅,第五個月即為午月,午月午日謂之重午。到了漢代時,由於南北統一,曆法變動,朝廷為了方便過節,規定每年的端午節改為陰曆五月初五。

  龍舟節

  龍舟競度最早是古代先民祭龍祖的一種祭祀活動形式,先民使用舟船普遍,往往在舟船畫上龍圖形作為部族的圖騰或保護神。扒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故又稱龍舟節。

  當五汛

  在上海部分農村,靠杭州灣北岸一帶區域,如奉賢、南匯等地區,習慣上稱“端五節”為“當五汛”。亦有個別地區稱為“五月當午”。

  龍節

  上古先民在端午進行祭龍,端午節在當時其實是“龍的節日”。仲夏端午“飛龍在天”,蒼龍的主星“大火”(心宿二)高懸正南中天,龍氣(陽氣)旺盛。《易經·乾卦》爻辭中所言的“龍”,實質是對蒼龍七宿一年四時執行的闡發。

  浴蘭節

  端午時值仲夏,是皮膚病多發季節,而端午日是草木藥性在一年裡最強的一天,這天採的草藥治皮膚病、去邪氣最為靈驗、有效。民間有在端午採草藥煲水沐浴的習俗,故稱浴蘭節。漢代《大戴禮》雲:“午日以蘭湯沐浴”。

  上日

  端午,有的地方’稱為‘上日’,意思是“神的日子”。亦有佳日、佳節的意思。

  菖蒲節、艾節

  古人認為菖蒲、艾草有辟邪作用,端午陽氣旺,且艾、菖長勢茂盛,每年端午人們有在門上掛菖蒲或艾草闢陰邪的習俗,故端午節也稱“菖蒲節”、“艾節”。

  躲午節

  五月,古時北方中原稱之為“惡月”,所以有的地方在端午節這天,父母便把未滿週歲的兒童,送到外婆家去躲藏,以避惡,故有“躲午節”之稱。

  女兒節

  明沈榜《宛署雜記》:“五月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飾小閨女,盡態極研。出嫁女亦各歸寧,因呼為女兒節。”

  地臘節

  道教把全年分為五臘,正月一日天臘,五月五日地臘。據《天皇至道太清玉冊》與《雲笈七箋》中說,五月初五名地臘,五帝攢會之日,此日五帝會於南方三炁丹天,查生人祖考及見世子孫所行善惡,以定罪福,校定生人官爵。道教認為一年中的幾個臘日是良辰吉日,適合祭祀祖先和諸神以獲得福佑。


2020端午節 2020年的端午節是哪一天呀

  2020端午節是幾月幾號 2020年的端午節是哪一天呀   2020年端午節的日期:2020年06月25日 星期四 庚子年(鼠年)五月初五   2020年端午節放假安排:2020年6月25日至27日放假調休,共3天。6月28日(星期日)上班。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 ...

2020端午節 2020年端午節什麼時候

  2020端午節是幾月幾號 2020年端午節什麼時候   2020年端午節的日期:2020年06月25日 星期四 庚子年(鼠年)五月初五   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 ...

端午節 端午節

  端午節幾月幾號 端午節在幾月幾日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按照夏曆以建寅之月(即後世常說的陰曆正月)為歲首的計時方法,五月為午,因此五日也稱午日。明代俞安期的《類函》引用《風土記》中的記載道:“仲夏端午,端,始也,謂五月初五日也。”這一天也稱之為重午,又名端陽,取陽氣開始旺盛之意 ...

2021年端午節和中秋節分別是哪天 2021年端午中秋是

  2021年端午節和中秋節分別是哪天   2021年端午節時間是6月14日,其端午節放假調休安排:6月12日至14日放假,共3天。2021年中秋節是9月21日,中秋節放假調休安排為:9月19日至21日放假調休,共3天。   端午節介紹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 ...

端午節 端午節的歷史起源

  端午節是幾月幾號   每一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相傳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而設立的。屈原不僅是位傑出的愛國人士,在文學領域也有很高的造詣,開創了楚辭,而他的千古絕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至今仍像一盞明燈,亮在所有自強不息人的心中。   過端午節是傳承中華文明的形式之一,端午 ...

端午節

  1、端午節為農曆的五月初五。   2、傳說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跳入汩羅江,為了不讓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之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的由來。 ...

2019年端午節

  2019年端午節是2019年06月07日。端午節,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祈福辟邪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