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VE是“Do you love me”的縮寫,也是德芙的愛情縮寫。是一個公主和一個男孩的悽美故事,在被迫分開時,男孩在送公主的冰琪淋上用熱巧克力寫上DOVE,就是問她Do you love me?但熱巧克力很快溶化了,公主並沒看到,留下永遠的遺憾。他為了彌補這遺憾,發明了硬的巧克力DOVE。
DOVE是“Do you love me”的縮寫,也是德芙的愛情縮寫。是一個公主和一個男孩的悽美故事,在被迫分開時,男孩在送公主的冰琪淋上用熱巧克力寫上DOVE,就是問她Do you love me?但熱巧克力很快溶化了,公主並沒看到,留下永遠的遺憾。他為了彌補這遺憾,發明了硬的巧克力DOVE。
冬至的意思是冬天已經到來了,標誌著即將進入寒冷時節,古時候的人們也會從這天開始“數九”計算寒天。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也是冬季最重要的節氣之一,冬至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時間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冬至過後,白晝時間逐漸增長,黑夜時間也會逐漸變短。
冬至來臨之前,雖然已經進入冬季,但降溫幅度不大,不會很冷,真正的寒冬是在冬至之後,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而南方大部地區也只有6℃至8℃左右。
冬至節氣的特點北方地區
冬至節氣時,北方地區的溫度已經在0℃以下了,在某些地區還有雪凍災難。西北地區冬至節氣時,西北地區的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天氣寒冷。
南方地區
冬至節氣時,南方地區的平均氣溫只有6℃至8℃左右。
西南地區
在西南某些地區即使在當地寒冷的1月上旬,平均氣溫仍然在10℃以上,真可謂秋去春平,全年無冬。
冬至有什麼傳統習俗1、食俗
冬至是一個內容豐富的節日,據傳,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在今天江南一帶仍有:吃了冬至夜飯長一歲的說法,俗稱“添歲”。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的習慣。
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諸如餛飩、餃子、湯圓、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為年節食品。曾較為時興的“冬至亞歲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獻冬至盤、供冬至團、餛飩拜冬等。
2、祭天拜祖
據文獻記載,早在漢武帝元鼎五年便有冬至祭天習俗,後經歷代逐漸制度化。
祭天儀式通常由天子主持,該祭祀體現了國人敬天畏地尊重自然的情懷,表達了為天下蒼生祈求風和日麗天氣的願望。
冬至寓意陰極陽升、萬物生長,這場祭天禮以古喻今,寓意國家復興、與民**。
3、閤家團聚
冬至在古代以來就是一家人團聚,整整齊齊在一起吃飯的時節,很多平時不在家吃飯的人也要回家陪長輩吃飯。
但是我們很多人為了發展自己,背井離鄉去異地發展,可能冬至也回不去家,那麼可以給父母打一通電話,或者影片聊天,拉拉家常,問問長輩的近況也是好的,起碼讓長輩們安心。
冬至表示寒冷的冬天來臨。冬至時,太陽黃經為270°。冬至這一天,陽光幾乎直射南迴歸線,我們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開始進入數九寒天。天文學上規定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開始。而冬至以後,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漸長了,諺雲: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
冬至的寓意和象徵冬至在古時候被認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人們甚至將其稱之為小年,每年過冬至的時候,我們都要做好許多準備,民間甚至有諸多的慶祝活動。所以冬至往往象徵著團圓。除此之外,在二十四節氣中,冬至也是一個重要的節氣,當它到來的時候就說明以後日子裡外界的白晝會越來越漫長,黑夜會越來越短暫,氣溫也會逐漸下降,漸漸進入嚴冬的時候。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
冬至來歷周公到洛陽,用土圭法測得洛陽所處的地方即為“天下之中”,然後開始占卜國家社稷的吉地。《尚書·洛誥》記載:周公“朝至於洛師”,對洛陽周邊的幾個地方做了考察,最後確定澗水東、瀍水西、瀍水東皆“惟洛食”(都是興建宗廟社稷的好地方)。周公透過“土圭測景”選定洛邑基址的史實,被載入了古代典籍,也被後人奉為封邦建國的成法。
“土圭測景”的目的是找出“土中”(中國的中心)。這種方法的要義是“樹八尺之表,夏至日,景長尺有五寸;冬至日,景長一丈三尺五寸”(即豎起高為8尺的標杆,在夏至日觀測,中午的日影是1.5尺,冬至日中午的日影是13.5尺),“測土深,正日影,求地中,驗四時”。用這種方法測到的就是“土中”洛陽、“洛邑”的理論位置。
依周公測影所定的天下之中,周人詳細規劃了滅商後的第一座國家都城,《逸周書·作雒》載:“乃作大邑成周於土中,……南繫於洛水,北因於邙山,以為天下之大湊。”“定天保,依天室”,國家社稷(都城、宗廟)完成之後,周公在成周明堂制禮作樂,詳細制訂了國家禮儀制度,據記載,周代以冬十一月為正月,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也就是說,周公選取的是經土圭法測得的一年中“日影”最長的一天,為新的一年開始的日子。
由周到秦,以冬至日當作歲首一直不變。至漢代依然如此,《漢書》有云:“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也就是說,人們最初過冬至節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迴圈開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後來一般春節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也往往出現在冬至。冬至又被稱為“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餘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把冬至作為節日來過源於漢代,盛於唐宋,並相沿至今。周曆的正月為夏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於如今的十一月,所以拜歲和賀冬並沒有分別。直到漢武帝採用夏曆後,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因此,也可以說專門過“冬至節”是自漢代以後才有,盛於唐宋,相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