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層:一條通道,用電壓模擬0和1傳遞訊號。
資料鏈路層:一個司機,把IP包封裝成幀,完成到下一個節點的運輸工作。
IP層(網路層):一個導航,把資料打包成IP包,找到通往目標主機的路徑。
TCP層(運輸層):一個監工,為IP層提供了可靠性,防止丟包。
會話層:支援斷點通訊,對傳輸大檔案很有用。
表示層:一種資料格式,把資料標準化,壓縮,加密,格式轉換。
應用層:一個介面,不同的程式可以直接用。
物理層:一條通道,用電壓模擬0和1傳遞訊號。
資料鏈路層:一個司機,把IP包封裝成幀,完成到下一個節點的運輸工作。
IP層(網路層):一個導航,把資料打包成IP包,找到通往目標主機的路徑。
TCP層(運輸層):一個監工,為IP層提供了可靠性,防止丟包。
會話層:支援斷點通訊,對傳輸大檔案很有用。
表示層:一種資料格式,把資料標準化,壓縮,加密,格式轉換。
應用層:一個介面,不同的程式可以直接用。
七層模型,亦稱OSI(Open-System-Interconnection)。參考模型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制定的一個用於計算機或通訊系統間互聯的標準體系,一般稱為OSI參考模型或七層模型。它是一個七層的、抽象的模型體,不僅包括一系列抽象的術語或概念,也包括具體的協議。
OSI的大部分設計工作實際上只是Honeywell Information System公司的一個小組完成的,小組的技術負責人是Charlie Bachman。在70年代中期,這個小組主要是為了開發一些原型系統而成立的,主要關注資料庫系統的設計。70年代中,為了支援資料庫系統的訪問,需要一個結構化的分散式通訊系統體系結構。
於是這個小組研究了現有的一些解決方案,其中包括IBM公司的SNA(System Network Architecture)、ARPANET(Internet的前身)的協議、以及為標準化的資料庫正在研究中的一些表示服務(presentation services)的相關概念,在1977年提出了一個七層的體系結構模型,他們內部稱之為分散式系統體系結構(DSA)。
電子商務的三層結構模型,是指在客戶端與資料庫之間加入了一個“中間層”,也叫元件層。並不是指物理上的三層,三層體系的應用程式將業務規則、資料訪問、合法性校驗等工作放到了中間層進行處理。通常情況下,客戶端不直接與資料庫進行互動,而是透過COM或DCOM通訊與中間層建立連線,再經由中間層與資料庫進行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