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 ㄅㄨˋ ㄌㄨㄣˊ ㄅㄨˋ ㄌㄟˋ |
拼音 | bù lún bù lèi |
意思/解釋 | 「不倫不類」有兩種解,一是不合道理、法式,二是不像樣。語本唐.劉知幾《史通.卷一六.雜說上》。後用「不倫不類」形容事物不成體統。△「不三不四」 |
不倫不類造句 | 語義說明形容事物不成體統。貶義。 使用類別用在「不合事理」的表述上。 造句 <01>她那身打扮,怎麼看都是不倫不類。 <02>你把這身戲服穿來學校,豈非不倫不類? <03>他聽對方話說得不倫不類,就藉口離開了。 <04>現代年輕人的穿著,好像越不倫不類,越能流行。 <05>你不要跟這些不倫不類的人交朋友,會把你帶壞的。 <06>在正式場合中,穿著休閒服,就會讓人感覺不倫不類。 <07>女孩子的舉止要端莊,怎可穿著不倫不類的衣服到處跑? <08>題辭不能亂用,如果賀女壽來句「彤管流芳」,豈非不倫不類? <09>這棟房子明明是洋式建築,卻蓋個中式屋頂,不中不西,不倫不類。 <10>學生作文寫:「我的媽媽辛苦得像枝破掃把。」這樣形容媽媽,真是不倫不類。 |
相似詞/近義詞 | 不三不四 非驢非馬 |
相反詞/反義詞 | |
成語故事 | 《公羊傳》是春秋三傳之一,舊題為子夏弟子公羊高所撰,是專為解釋孔子的《春秋》所作的,後世有許多學者為之註疏訓詁,其中所記載的內容亦經常被文人加以引用討論。在《春秋.昭公十九年》中有「許世子止弒其君實」這樣的記載,當時許悼公得了瘧疾,喝了太子許止所進的藥之後就死了。關於這個「弒」字的解釋,各家說法不一,有的人認為進藥本是醫官的職責,太子親自進藥必別有居心;另一派人則認為瘧疾不是絕症,治瘧疾的藥也不會致人於死,太子所進的藥必有問題,所以才說是太子弒父。而《公羊傳》解釋這段經文時,卻認為孔子用「弒」字,是要譏諷太子許止沒有盡到孝道,並且舉出樂正子春事奉生病父親的例子做為佐證。劉知幾對此十分不以為然,他認為樂正子春的孝行足為楷模,許悼公死於政治謀殺也是事實,怎麼會是因為太子許止沒有樂正子春孝順,就被冠以「弒君」的罪名呢?劉知幾認為公羊高是為了彰顯同是孔子門人的樂正子春的德行,所以扭曲事實加以解說,例子舉得不對,罪名也定得太過牽強,沒有達到原本彰顯樂正子春孝行的用意,反而變得十分可笑。後來「不倫不類」這句成語,就從劉知幾《史通》中的「編次不倫,比喻非類」演變成,用來形容事物不成體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