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 ㄗㄨㄛˋ ㄅ|ˋ ㄕㄤˋ ㄍㄨㄢ |
拼音 | zuò bì shàng guān |
意思/解釋 | 「作壁上觀」之「作」,典源作「從」。站在壁壘上旁觀雙方交戰。語本《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後用「作壁上觀」比喻坐觀成敗,不幫助任何一方。 |
作壁上觀造句 | 語義說明比喻坐觀成敗,不幫助任何一方。 使用類別用在「置身事外」的表述上。 造句 <01>觀棋局宜作壁上觀,不宜動口和動手。 <02>對於你們的爭論,我們都插不上嘴,只能作壁上觀。 <03>你別怪鄰居作壁上觀,實在是因為清官難斷家務事啊! <04>眼前同學有難亟待相助,大家作壁上觀的態度實不可取。 <05>人心不古了!看到流氓欺負弱小,圍觀路人都只作壁上觀。 <06>他確實有困難,身為他的朋友,能忍作壁上觀而不理會嗎? <07>哪知她這話一出口,引來原只作壁上觀的幾個婦人也七嘴八舌地說起來。 <08>對於這股簽賭歪風,如果政府還續作壁上觀的話,必然會造成積重難返的後果。 |
相似詞/近義詞 | 坐觀成敗 冷眼旁觀 袖手旁觀 隔山觀虎鬥 隔岸觀火 |
相反詞/反義詞 | 打抱不平 拔刀相助 挺身而出 排難解紛 |
成語故事 | 「作壁上觀」原作「從壁上觀」。秦朝皇帝專制獨裁,統治殘暴,為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災難與痛苦,因此到了秦朝末年,秦二世在位時,六國的遺民紛紛起兵抗暴,自立為王。有一次秦國將領章邯率兵攻打趙王歇,趙軍大敗,趙王和大將們都逃到了鉅鹿。章邯則繼續派王離、涉閒包圍鉅鹿,緊追不捨。楚國和其他的諸侯國也都紛紛出兵援救趙國。此時楚王任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范增和其他各路將領都隸屬於宋義,號稱「卿子冠軍」。但宋義和項羽在作戰的策略上卻有著很大的歧見,宋義認為先觀望秦、趙二國的相鬥,再視結果決定作戰的方式;項羽則認為秦國如果攻占了趙國,勢力會更加強大,屆時再出兵可能就會吃敗仗。項羽因此誅殺了卿子冠軍,這在楚國造成了很大的震撼,項羽也因此聲名遠揚於諸侯。接著項羽派了大軍渡過漳河,援救鉅鹿。此時楚軍的強大居於諸侯之首,前來援救的各諸侯國,雖然也攻下了十多個營壘,但並未繼續出兵發動強烈的攻勢。項羽率領楚軍一路殺進秦軍陣營,秦兵死傷慘重,而各諸侯國的將領們卻都只站在自己的營壘上,冷眼旁觀著秦、楚之間的交戰,沒有採取任何的行動。項羽在打敗秦軍後,召見各諸侯國的將領,他們折服於項羽的威猛,在進入營門時,都跪著行走,不敢抬頭仰視。自此,項羽就真正成了諸侯的上將軍,各路諸侯也都臣服於他。後來「作壁上觀」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坐觀成敗,不幫助任何一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