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勢不兩存意思

成語勢不兩存解釋 / 勢不兩存是什麽意思

注音 ㄕˋ ㄅㄨˋ ㄌ|ㄤˇ ㄘㄨㄣˊ
拼音 shì bù liǎng cún
意思/解釋 義參「勢不兩立」。見「勢不兩立」條。
勢不兩存造句
相似詞/近義詞
相反詞/反義詞
成語故事 此處所列為「勢不兩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七雄當中,以秦國最為強大,其餘六國為了不被強秦所併,無不用盡計謀。縱橫家蘇秦提出了合縱政策,主張聯合楚、齊、燕、韓、趙、魏六國之力,共同抵抗秦國。《戰國策.楚策一》中記載了蘇秦對楚威王的遊說。首先,他極力稱讚威王的賢能與楚國的地大物博。接著,話鋒一轉,譏刺威王的軟弱。他分析楚國的情況,認為楚國的實力極為雄厚,若還必須侍奉秦國,那其餘各國就更應理所當然的向秦稱臣,到那個時侯,秦國就可以輕易的吞併各國了。再縱觀天下局勢,各個諸侯國中,秦國對楚國最為忌憚,楚國的氣勢若強盛,秦國就會相對的消弱,反之,楚弱則秦強,兩股勢力互為消長,絕不會同時並存。所以,蘇秦建議威王應該聯合鄰近各國,把秦國孤立起來,如此才是求得生存的最好方法。《戰國策.楚策一》中又另有一段,描述戰國時張儀為破楚、齊、燕、韓、趙、魏六國的聯合,於是分別利誘六國與秦國親善。當遊說楚王時,他以秦、楚二強若欲相爭而無法並存,則秦必採軍事手段使楚岌岌可危作為要脅,而欲迫使楚國改與秦國聯合。其中也用到「勢不兩立」一語。後來「勢不兩立」演變為成語,用來比喻敵對的雙方不能同時並存。

勢不兩存造句

    1、第一,他從漢賊立,到蜀魏,到有魏則無蜀,到“王業偏安,惟坐以待亡,孰與伐之?”。


    2、漢賊立,古有明訓;華夷須嚴辨,春秋義。


    3、漢賊立,古有明訓,華夷須嚴辯,春秋義!


    4、中國人民同外來侵略者永遠誓立。


    5、我與你仇深似海,誓立!


    6、警察和歹徒勢不兩立,形成緊張的對峙局面。立造句


    7、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與侵略者誓立。


    8、我跟這些惡勢力誓立。


    9、漢賊立,王業偏安,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10、後出師表已經說的很清楚了,王業偏安,漢賊立,惟坐待亡,孰於伐之!可笑後世的一些歷史小白們還在那裡貽笑大方。


    11、如果他像雲天彪那樣,抱定漢賊立,情理上講也無懈可擊。


    12、漢賊立,這,就是備離開徐州的原因!


    13、曹操這是個真心話,相比整天滿世界嚷嚷著漢賊立,王業偏安的劉備!這個無聲無息,低調得常常讓人忘了他的孫權,才是最危險的!“來人,傳李典進來!”。


    14、將軍所言非虛,備知將軍忠義,只可惜漢賊立,你我最終還是要兵戎相見。


    15、還原到當時的情境,作家間或作家群間的壁壘,其實並非像後來某類敘事那樣紅白分明,似乎真個“漢賊立”似的。


    16、中國人民同外來侵略者永遠誓立。


    17、我與你仇深似海,誓立!


    18、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與侵略者誓立。


    19、我跟這些惡勢力誓立。


    20、第一,他從漢賊立,到蜀魏,到有魏則無蜀,到“王業偏安,惟坐以待亡,孰與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