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咎皆自貽意思

成語咎皆自貽解釋 / 咎皆自貽是什麽意思

注音 ㄐ|ㄡˋ ㄐ|ㄝ ㄗˋ |ˊ
拼音 jiù jiē zì yí
意思/解釋 義參「咎由自取」。見「咎由自取」條。
咎皆自貽造句
相似詞/近義詞
相反詞/反義詞
成語故事 此處所列為「咎由自取」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在《三國志.卷四○.蜀書.劉彭廖李劉魏楊傳》中,作者陳壽記敘了蜀國七位大將的生平事略。劉封,是劉備的養子,具有武藝,氣力過人,堪稱是一員猛將;然而因沒有出兵援救關羽,並且和孟達不和,使得孟達最後投奔魏國,他因此受到劉備的責怪;此外,諸葛亮也擔心他剛猛的個性,將來在改換政權後會很難制御,勸先主除之,終於導致劉備把他賜死。彭羕,劉備認為他足以和孔明、孝直等人並駕齊驅,但諸葛亮卻認為彭羕心大志廣,無法保國衛民,後來劉備就把他派離了京師,給予一個太守的職位;他對於這樣的遭遇感到不平,說了一句讓人引起誤會的話,就被關到獄中,最後被誅殺。廖立,諸葛亮將他與龐統相提並論,譽為楚之良才,可以輔助興盛國家大業;但在劉備死後,他卻分析形勢,批評當年劉備的不取漢中政策,也批評了關羽,另外又直言評點了幾個當朝的人物,於是諸葛亮把他廢為平民,流放到汶山。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佐劉禪的李嚴,在諸葛亮伐魏時,因偽造朝廷詔書,命令諸葛亮退兵,後來被免為庶人,流放到梓潼。劉琰,操行不甚檢點,並且因為與魏延不和,而不見容於諸葛亮;有一次,妻子去見太后,在宮中停留了將近一個月,他因此懷疑妻子與劉禪有私,於是派人去抓妻子,還脫下鞋子抽打她的耳光,終於因此被棄市。魏延,常常批評諸葛亮膽子小,嘆恨自己的才能無用武之地;諸葛亮病重時囑咐在他死後撤軍,他卻不同意,認為不必因為一人死而荒廢了天下大事,仍然執意出兵,就被劉禪派人追殺了。楊儀,自認為功勛至大,足以代替諸葛亮輔政,諸葛亮以楊儀的胸襟氣度狹隘,早將丞相的職位給了蔣琬;他對此感到不平,大發牢騷,當時大家都認為他的操守有過失,不敢與他往來;他說的話因此被人向朝廷揭發,最後自殺而死。《三國志》作者陳壽在篇末對這幾個人下了評語,認為他們都有著不同的長才,然而追蹤、探究他們的行為舉止及其法度、標準,卻可以從中看出最後的罪過、災禍,都是由他們自己招致的。後來「咎由自取」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於表示所有的罪過、災禍都是自己造成的。

咎皆自貽造句

    1、忽焉至此,伊戚,七百之基,窮於二世。


    2、義昧鶺鴒,奢淫喪,雖禍由間言,亦伊戚。


    3、所有本埠各廠工友,務各照常工作,毋得輕信謠傳,伊戚。


    4、從前遼東廣寧諸臣妄肄欺凌,啟釁召兵,伊戚。


    5、‘相時而動,無累後人!’公孝要君致釁,伊戚,我豈可私相容隱麼?


    6、忽焉至此,伊戚,七百年之基,窮於二世。


    7、凡有車輛行人過往船艇,應知工程所在之地,即有類巖牆之下,允而預早引避,切勿伊戚,除由本局監視工程外,合行佈告市民人等一體知照,此布。


    8、有些禍殃始料未及沒有兆頭,悄然而至全無聲息,而有的則有跡可循純屬伊戚,究竟難免此一身那一事不得善終!人的“心境”。


    9、然而責之河官不如責之疆吏,責之疆吏不如責之鄉紳,蓋生長聚族於斯,則痛癢相關,不敢伊戚也。


    10、街亭貶疏臣以弱才,叨竊非據,親秉旄鉞以厲三軍,不能訓章明法,臨事而懼,至有街亭違命之闕,箕谷不戒之失,在臣,授任無方。


    11、所屬文武官,悉置署,未嘗請命於朝。


    12、大司馬、長史翳、塞王欣剄汜水上。


    13、所屬文武官,悉置署,未嘗請命於朝。


    14、街亭貶疏臣以弱才,叨竊非據,親秉旄鉞以厲三軍,不能訓章明法,臨事而懼,至有街亭違命之闕,箕谷不戒之失,在臣,授任無方。


    15、大司馬、長史翳、塞王欣剄汜水上。


    16、豐王珙因緣厄運,竊有覬覦,不慎樞機,,悲矣!贊曰:《螽斯》之詠,樂有子孫。


    17、街亭貶疏臣以弱才,叨竊非據,親秉旄鉞以厲三軍,不能訓章明法,臨事而懼,至有街亭違命之闕,箕谷不戒之失,在臣,授任無方。


    18、使其為一己之私自伊戚,固無足恤。


    19、 陛下昧旦丕顯,求民之瘼,明斷庶獄,無倦政事,理出群心,澤謠民口,百姓翕然,以為遇其時也。


    20、‘相時而動,無累後人!’公孝要君致釁,伊戚,我豈可私相容隱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