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 ㄗㄨㄛˋ ㄐ|ㄥˇ ㄍㄨㄢ ㄊ|ㄢ |
拼音 | zuò jǐng guān tiān |
意思/解釋 | 坐在井底仰望天空。比喻人眼界狹小,見識不廣。語出唐.韓愈〈原道〉。 |
坐井觀天造句 | 語義說明比喻人眼界狹小,見識不廣。 使用類別用在「見識淺陋」的表述上。 造句 <01>這是坐井觀天的看法,不值得重視。 <02>看事情要宏觀,坐井觀天是不行的。 <03>我這點見解純粹是坐井觀天,不足掛齒。 <04>我從小就住在鄉下,坐井觀天,沒啥見識。 <05>這種坐井觀天的看法,純粹是書讀得太少的緣故。 <06>我所以常去旅遊,就是要增廣見聞,避免坐井觀天。 <07>現代人就是要放眼世界,怎能閉關自守,坐井觀天? <08>透過網路看世界,讓我們不再坐井觀天,自以為是。 |
相似詞/近義詞 | 井蛙之見 以管窺天 以蠡測海 管中窺豹 管窺蠡測 牖中窺日 甕天之見 |
相反詞/反義詞 | 見多識廣 高瞻遠矚 |
成語故事 | 唐代文學家韓愈曾經寫了一篇〈原道〉的文章,來說明儒家道的原義,藉此來駁斥老子崇尚虛無的道。他在文章中首先就「仁、義、道、德」的內涵下個定義:仁就是博愛的精神;義就是對的行為;循一定原則去做就是道;充實於內心,不假外求的本性就是德。仁和義的標準是不變的,道和德的解說則會因角度不同而有所差異。就如老子也講道德,但他所說的道德是拋棄仁和義的,這只是種個人的說法,不能像儒家的道德,能成為天下的公論。至於老子會對仁義有所輕視,倒也不是老子故意要去毀謗,那是因為老子像坐在井底,所看到的天自然就小了。後來就從這裡演變成「坐井觀天」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人眼界狹小,見識不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