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 ㄉㄚˋ ㄈㄚ ㄌㄟˊ ㄊ|ㄥˊ |
拼音 | dà fā léi tíng |
意思/解釋 | 盛怒時大聲斥責,聲如雷霆,令人驚恐。形容大發脾氣,大聲責罵。語本《三國志.卷五八.吳書.陸遜傳》。△「暴跳如雷」 |
大發雷霆造句 | 語義說明形容大發脾氣,大聲責罵。 使用類別用在「激憤惱怒」的表述上。 造句 <01>爸爸為了妹妹逃學的事而大發雷霆。 <02>我看老總在辦公室裡大發雷霆,我就沒敢走進去。 <03>他父親要知道他做了這許多錯事,一定會大發雷霆。 <04>小弟偷了人家的東西,父親大發雷霆地把他教訓了一頓。 <05>你看他那大發雷霆的模樣,臉紅脖子粗,吼到嗓子都啞了。 <06>他大發雷霆時是很嚇人,但直腸子脾氣,發過火後很快煙消雲散。 <07>我一時說錯話,原以為他聽了會大發雷霆的,想不到他卻不以為意。 <08>他這個人脾氣暴躁,只要一點小事不順心,就會大發雷霆,亂罵一通。 <09>他指著小王的鼻子,大發雷霆地罵:「誰讓你碰這些東西的?現在打翻了,你說怎麼辦?」 |
相似詞/近義詞 | 怒不可遏 勃然大怒 暴跳如雷 |
相反詞/反義詞 | 心平氣和 平心靜氣 和顏悅色 |
成語故事 | 據《三國志.卷五八.吳書.陸遜傳》載,漢獻帝建安十年,曹操擊殺袁紹長子袁譚,其弟袁熙、袁尚投奔遼東小國烏桓。曹操隔年又再追擊,準備一舉消滅袁氏殘餘勢力,二人轉而投奔遼東太守公孫康。但公孫康顧忌袁氏竊己位,便斬袁氏兄弟首級獻給曹操,曹操封他為襄平侯。公孫康死後,弟公孫恭繼任,但等公孫康次子淵長大後,奪其叔父之位。魏明帝曹叡封公孫淵為「揚烈將軍遼東太守」,但公孫淵對魏其實早有反意,曾與吳國密商抗魏之事,吳主孫權故而亦遣使者赴遼東,欲封他為燕王。可是公孫淵害怕此舉會馬上引發魏國的攻擊,於是斬了吳國來使,並將首級送予曹叡。孫權因使者遲遲未回而知公孫淵背盟,大怒,想即刻出兵征討。當時他的手下有一大將陸遜,熟知兵法,富雄才大略,頗得孫權的賞識與信賴。他認為此時出兵大為不妥,故上書勸諫說:「公孫淵仗恃自己佔有險要之地,便斗膽拘留本國使節,也不納獻以示忠誠,這樣的行為確實可恨,才會使您在盛怒之下,完全忘了危險,不顧一切地想出兵征討。然而,當天下紛擾如雲,您在詭譎多變的局勢當中,都還能把持英明的心智,先後擊敗曹操、劉備、關羽等當代豪傑,今日卻因一點小事就發起這樣大的脾氣,犯了可能深陷危機的大忌,要知四周的強敵都在伺機而動。這種輕率的舉動,實在令人疑惑。況且您向來有四海之志,何必為區區的公孫淵妨礙大業,只要按部就班,所戰皆捷,難道小小的公孫淵會不自動歸順嗎?當下實在無須為那蠻荒的遼東之地,而捨棄固守現有的大好江山啊!」孫權聽了後便取消出兵的打算。但公孫淵終究叛魏,魏將司馬懿帶兵平亂,淵糧盡投降,與其子公孫修俱被殺害。當時陸遜勸諫孫權時就以「雷霆之怒」來比喻極度的憤怒,後來「大發雷霆」這句成語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大發脾氣,大聲責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