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 ㄕˇ ㄗㄨㄛˋ ㄩㄥˇ ㄓㄜˇ |
拼音 | shǐ zuò yǒng zhě |
意思/解釋 | 俑,古代用來殉葬的人偶。「始作俑者」指最初製作人俑來殉葬的人。孔子認為雖然用假人陪葬,在意念上實在仍與用真人陪葬無異,所以指責最初發明俑的人,一定會得到報應,絕子絕孫。語出《孟子.梁惠王上》。後用「始作俑者」比喻首創惡例的人。 |
始作俑者造句 | 語義說明比喻首創惡例的人。 使用類別用在「禍源惡首」的表述上。 造句 <01>都是你這個始作俑者,害大家都受到牽連。 <02>為收到殺雞儆猴的效果,老師處罰犯規的始作俑者。 <03>既然你是這件事的始作俑者,後果如何收拾,自然由你來承擔。 <04>事到如今,再去追究誰是始作俑者已無太大意義,當務之急是找出解決的方法。 <05>在這片河川地,傾倒垃圾的始作俑者,實在可惡,如今垃圾推積如山,不知該如何處理。 |
相似詞/近義詞 | 罪魁禍首 |
相反詞/反義詞 | |
成語故事 | 「始作俑者」的「俑」,指的是古代用來殉葬的人偶。「始作俑者」則是指發明以俑陪葬的人。在殷周時期,貴族或有身分地位的人,死後往往會以活人陪葬,例如春秋時的秦武公,死時陪葬者多達六十餘人,秦穆公死時陪葬者更多達百餘人。後來,以活人殉葬的風俗逐漸被廢除,改以木製或土製人偶取而代之,即所謂的「俑葬」。孔子對於這樣的習俗極為厭惡,他認為用像人的俑陪葬,在意念上其實與用真人陪葬沒有差別,都是非常殘忍的,所以他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就是指責最初那個發明以俑陪葬的人,一定會得到報應,絕子絕孫。後來孟子向梁惠王談為政之道時曾引用孔子的這句話,他說:「大王您自己廚房裡有肥肉,馬廄裡有肥馬,人民卻面有飢色,餓倒路旁,這跟帶領野獸吃人有何不同?野獸相食,人民尚且覺得厭惡,為民父母者卻率獸食人,這樣如何為民父母呢?對於以俑陪葬這樣的行為,孔子都因俑太過於像人而加以嚴厲指責,更何況您是真讓人民活活餓死啊!」在此,「始作俑者」仍是指最初那個發明以俑陪葬的人,後來「始作俑者 」則被用來比喻首創惡例的人。如清人張潮《虞初新志.卷一.姜貞毅先生傳》引魏禧語:「北鎮撫司獄廷杖、立枷諸制,此秦法所未有。始作俑者,罪可勝道哉!」意思是說,「廷杖」、「立枷」這樣的刑罰,即使是秦代都沒有,發明這種殘忍刑罰的人,真是罪大惡極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