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 ㄑ|ㄠˇ ㄑㄩˇ ㄏㄠˊ ㄉㄨㄛˊ |
拼音 | qiǎo qǔ háo duó |
意思/解釋 | 用巧詐的手段騙取,或倚仗權勢強行奪取。※語或本宋.蘇軾〈次韻米黻二王書跋尾〉詩二首之一。後用「巧取豪奪」形容不擇手段地取得權利、財物。 |
巧取豪奪造句 | 語義說明形容不擇手段的取得權利、財物。 使用類別用在「蠻橫胡為」的表述上。 造句 <01>這些貪官對當地民眾巧取豪奪,無所不至! <02>他那地位是巧取豪奪來的,有何值得尊敬? <03>這種巧取豪奪的行為,令人髮指,天理難容! <04>他今天仗勢如此巧取豪奪,小心老天會給報應。 <05>老家那塊地就這樣被當地土財主給巧取豪奪了。 <06>這種趁亂世巧取豪奪的作法,和趁火打劫有何不同? <07>這些錢財都是他當年巧取豪奪來的,通通捐出來也不為過。 <08>那時候,軍閥橫征暴斂,巧取豪奪,弄得民不聊生,苦不堪言。 <09>警方發現嫌犯為了謀取對方的錢財,偷搶拐騙各種巧取豪奪的手段都使盡了。 |
相似詞/近義詞 | |
相反詞/反義詞 | 一介不取 |
成語故事 | 「巧取豪奪」原作「巧偷豪奪」。米黻,即米芾(音ㄈㄨˊ),字元章,宋襄陽人。舉止顛狂,故世稱為「米顛」。為文奇險,妙於翰墨,畫山水人物,自成一家。愛金石古器,尤愛奇山,世有「元章拜石」之語。據周煇《清波雜志.卷五》記載,米芾十分喜愛古書畫,曾經向人借古畫臨摹,等臨摹好了,再和真品一起送回去,讓古畫的主人從中挑出真品,主人往往分辨不出來,他於是用這種巧妙騙取的手段,得到了許多古書畫。《晉書.卷九二.文苑列傳.顧愷之》中提到東晉桓玄也喜歡收集古書名畫。有一次,顧愷之將畫裝在箱子裡彌封後寄給他,他收到後偷了裡面的畫,再將箱子恢復原狀,寄還給顧愷之。顧愷之發現畫已不翼而飛,不但不生氣,反而說畫像仙人通靈,幻化而去。而蘇軾這首〈次韻米黻二王書跋尾〉詩:「巧偷豪奪古來有,一笑誰似痴虎頭。」就是用這個例子來譏諷米芾這種不當的行為。後來「巧取豪奪」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不擇手段地取得權利、財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