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 ㄕㄡˇ ㄗㄨˊ ㄨˊ ㄘㄨㄛˋ |
拼音 | shǒu zú wú cuò |
意思/解釋 | 「不知所措」之「措」,典源作「錯」。「錯」通「措」。「手足無措」指手腳無處安放。形容人惶恐不安,不知如何是好。#語本《論語.子路》。△「不知所措」、「六神無主」、「名正言順」 |
手足無措造句 | 語義說明形容人惶恐不安,不知如何是好。 使用類別用在「驚懼恐慌」的表述上。 造句 <01>喜歡朝令夕改的主管,常常使得下屬手足無措。 <02>突遇家中變故,誰都難免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 <03>今天上課時,老師突然請他發表意見,讓他手足無措。 <04>事情發生得太突然了,他被嚇得愣在當場,手足無措。 <05>這結果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所以個個都顯得手足無措。 <06>他記得初當老師時,第一次作家庭訪問,緊張得手足無措。 <07>接到這突如其來的驚喜,沒有心裡準備,反倒教我手足無措。 <08>老師突然宣布下一節課要考試,學生們面面相覷,手足無措。 <09>平日養成應變的能力,才不會在遇到事情時手足無措、失去方寸。 <10>面對記者咄咄逼人的質疑,只見他頻頻拭汗,顯得有些手足無措。 |
相似詞/近義詞 | 手忙腳亂 不知所措 六神無主 張皇失措 驚慌失措 |
相反詞/反義詞 | 泰然自若 從容不迫 應付自如 臨危不亂 |
成語故事 | 《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有一段記載:衛靈公死後,衛人立蒯聵(ㄎㄨㄞˇ ㄎㄨㄟˋ)之子輒,是為出公。這一年六月,趙鞅將蒯聵納於衛國的戚地,與輒對立。直到出公五年,衛君輒始終違抗父親蒯聵,諸侯們屢次以這件事責備衛國。這時孔子門人子路等多在衛國任職,衛君輒想要請孔子主政。此刻蒯聵已在晉人的協助下回國,佔領了戚邑,父子相峙不下,盡失其應有的風度。在這種情形下,孔子自然不願為一個名不正、言不順的君主效力。他向子路陳述「正名」的道理,說:「名分不正,所說的話就不合道理;說的話不合道理,事情就做不成;事情都做不成,當然安上治民的禮、移風易俗的樂就無法產生;禮樂不能產生,刑罰就因失去依據而不能輕重適中;刑罰失當,人民舉手投足都容易犯錯,就會惶恐終日,不知如何安放手腳。」孔子所講的此一席話,見於《論語.子路》。後來「手足無措」這句成語,就從孔子所說的「民無所錯其手足」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惶恐不安,不知如何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