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 |
此處所列為「子虛烏有」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司馬相如是西漢著名的辭賦家,年輕時,曾在梁孝王處當了幾年的門客。那段時間裡,他與眾多文士來往,為自己的創作生涯立下良好基礎。梁孝王死後,相如返回家鄉,過著貧困的生活,直到喜好辭賦的漢武帝即位,命運才有所好轉。根據《史記》的記載,武帝讀到司馬相如創作的〈子虛賦〉時,極為讚賞,他以為是前人的佳作,於是嘆惜道:「可惜我不能與這樣的人生在同時!」當時有個狗監(主管飼養天子獵犬的官)在旁,他恰好是相如的同鄉,便稟告武帝說:「這篇文章其實是我的同鄉司馬相如所作。」武帝一聽,立即召見相如。相如告訴武帝:「這篇賦確實是我寫的,不過它的內容只是敘述諸侯的遊獵而已,沒什麼可觀之處,請您讓我再寫一篇描述天子遊獵的賦。」武帝十分高興,便請他立即創作,相如於是再寫〈上林賦〉。至於那篇讓武帝一見便讚賞不已的〈子虛賦〉,內容中是以虛設的「子虛」、「烏有先生」與「無是公」三人進行對話。楚人子虛出使齊國,齊王派人陪他遊獵,後來子虛在烏有先生面前故意談起此事,然後借吹噓楚王畋獵之盛況以貶低齊王。烏有先生為維護齊王而反問子虛很多問題,並評論楚王為「奢言淫樂而顯侈靡」。無是公聽了兩人的爭辯,又以周天子畋獵之盛大來壓倒楚、齊兩國。文章終了時,則歸結到反對奢侈淫靡而提倡節儉。這篇文章所敘述的事情完全是虛構的,連「子虛」、「烏有」等人名其實也是不存在的,後來便用「子虛烏有」比喻為假設而非實有的事物,例如:「陶淵明描寫的桃花源本是子虛烏有,不過是藝術家心中的理想世界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