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珠遺滄海意思

成語珠遺滄海解釋 / 珠遺滄海是什麽意思

注音 ㄓㄨ |ˊ ㄘㄤ ㄏㄞˇ
拼音 zhū yí cāng hǎi
意思/解釋 義參「滄海遺珠」。見「滄海遺珠」條。
珠遺滄海造句
相似詞/近義詞
相反詞/反義詞
成語故事 此處所列為「滄海遺珠」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狄仁傑(西元630∼700),字懷英,唐代并州太原人,是唐朝著名的宰相。據《新唐書.卷一一五.狄仁傑列傳》載,狄仁傑的祖父和父親均在朝為官,家學淵源深厚,使他從小便受到嚴格的教育,潛心研究學問。在他小時候,有次門人被人殺害,官吏便到狄家來盤問案情,所有人都爭著向官吏辯護自己的清白,只有狄仁傑繼續專心讀書,沒有受到影響。後來狄仁傑以明經舉第,出任為汴州參軍。但是他上任不久,就被其他官吏誣陷,由黜陟使閻立本審訊。在審訊時,狄仁傑據理直言,陳訴冤情,由於對答如流,讓閻立本十分驚訝,臨走時稱讚道:「孔子曾說觀察一個人的過錯,就可以知道他的人格品行。今日我見你的表現,而國家不能重用你,你可以說是遺漏在滄海裡的一顆明珠啊!」閻立本就薦舉他為并州法曹參軍。狄仁傑一生忠於唐室,勤於吏職,政績頗著,又剛正不阿,敢於直諫,受到武則天的重用及人民的擁戴,終能上承貞觀,下繼開元,為唐朝開展另一個盛世。後來原文中的「滄海遺珠」演變為成語,用來比喻被埋沒的人才或珍貴事物。  如果單就「遺珠」的典故來看,那在《莊子.天地》裡頭就已經有一則關於「遺珠」的寓言。傳說黃帝到赤水北方遊歷,在路上遺失了寶珠,便派出足智多謀的知去尋找,結果沒有找到;於是又派眼明手快的離朱和喫詬去尋找,還是沒有找到;最後黃帝沒法子,只好派出平時就糊裡糊塗的象罔,結果寶珠卻被他找到了。因此黃帝驚訝道:「我派出那麼多精明幹練的臣子去找寶珠都沒有用,怎麼會被最糊塗的象罔找到了呢?」故事裡的寶珠,其實是代表道家所主張的道,它充塞於天地之間,無法用人的五官或情智來描述、捕捉,如果想要勉強得到,只會離道越來越遠。因此莊子藉著糊塗的象罔找到寶珠,比喻唯有離形去智,方能領悟真道。

珠遺滄海造句

    1、楊葉牂牂東倚樓,靜女洛水弄箜篌。鴻雁含滄海,溯昭五傑皆風流。身披星斗花滿袖,一日品盡月都酒。故人相去萬餘里,新客還來過九洲。君子以澤


    2、 楊葉牂牂東倚樓,靜女洛水弄箜篌。鴻雁含滄海,溯昭五傑皆風流。身披星斗花滿袖,一日品盡月都酒。故人相去萬餘里,新客還來過九洲。君子以澤


    3、楊葉牂牂東倚樓,靜女洛水弄箜篌。鴻雁含滄海,溯昭五傑皆風流。身披星斗花滿袖,一日品盡月都酒。故人相去萬餘里,新客還來過九洲。君子以澤


    4、楊葉牂牂東倚樓,靜女洛水弄箜篌。鴻雁含滄海,溯昭五傑皆風流。身披星斗花滿袖,一日品盡月都酒。故人相去萬餘里,新客還來過九洲。君子以澤


    5、楊葉牂牂東倚樓,靜女洛水弄箜篌。鴻雁含滄海,溯昭五傑皆風流。身披星斗花滿袖,一日品盡月都酒。故人相去萬餘里,新客還來過九洲。君子以澤


    6、識才當如伯樂,假如缺乏眼光,難免有滄海之憾。


    7、公司覆信給未錄用的投考者,大都使用滄海這個成語。


    8、從事古物監定的人最怕眼力不夠,滄海


    9、有考試必有所淘汰,滄海之憾難免。


    10、他一輩子都花在古物的挖掘,自稱是滄海的探求者。


    11、從事古物鑑定的人最怕眼力不夠,滄海


    12、像他這種難得的人才,如果不錄用他,豈非滄海


    13、識才當如伯樂,假如缺乏眼光,難免有滄海之憾。


    14、公司覆信給未錄用的投考者,大都使用滄海這個成語。


    15、從事古物監定的人最怕眼力不夠,滄海


    16、有考試必有所淘汰,滄海之憾難免。


    17、他一輩子都花在古物的挖掘,自稱是滄海的探求者。


    18、從事古物鑑定的人最怕眼力不夠,滄海


    19、像他這種難得的人才,如果不錄用他,豈非滄海


    20、識才當如伯樂,假如缺乏眼光,難免有滄海之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