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納善如流意思

成語納善如流解釋 / 納善如流是什麽意思

注音 ㄋㄚˋ ㄕㄢˋ ㄖㄨˊ ㄌ|ㄡˊ
拼音 nà shàn rú liú
意思/解釋 義參「從善如流」。見「從善如流」條。
納善如流造句
相似詞/近義詞
相反詞/反義詞
成語故事 此處所列為「從善如流」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從善如流」這句成語出自《左傳.成公八年》。春秋時,列國林立且彼此征伐不斷。根據《左傳.成公六年》的記載,該年秋天,楚國率兵攻打鄭國,當時和鄭國訂有盟約的晉國於是派兵前往援助,並且還乘機攻打臨近的蔡國。楚軍一聽到消息之後,馬上動員申、息二地的軍隊,準備援救蔡國。這時,晉軍將領趙同、趙括向主帥欒書建議正面迎擊,向楚國進軍。正當欒書準備下令時,知莊子、范文子、韓獻子三人卻勸他說:「我們是來援救鄭國的,鄭國的危機解除,我們不但不退兵,還去攻打蔡國,已經是不義之戰了,現在還觸怒楚國,真打起來一定贏不了。就算贏了,也不是件光榮的事,反而自取其辱,不如退兵吧!」欒書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因此決定撤軍。這種能接受部屬提出好意見的處事態度,在《左傳.成公八年》就提到說,晉軍得以屢獲戰功,多在於欒書能聽從知莊子等三人的建議,另如能擄獲沈國國君揖初也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因此對於欒書攻打沈國獲勝的這件事,就有君子評論說:「從善如流,宜哉!」意思是說聽從好的、正確的意見,是最適當的行為。典源又見《左傳.昭公十三年》。「從善如流」的故事在此處則是表述楚國的公子比不得民心,也不像齊桓公那樣重用人才,聽從正確的意見,因此無法得到王位。後來,「從善如流」被用來比喻樂於接受別人好的意見。

納善如流造句

    1、王麗學習成績十分優秀,每次回答問題都應答


    2、他的決斷力強,思想縝密,面對群眾的提問總能應對


    3、李教授的口才很好,任何問題都可以應對


    4、小明應對的口才,讓大家印象深刻。


    5、論文答辯會上,他應對,他的論文很快就通過了。


    6、王紅利學習成績優秀,每次回答老師的提問都應對


    7、他雖然年輕,遇到問題卻能應對,語出驚人。


    8、因為事前準備充分,今天的口試我才能應對


    9、他學習成績優秀,每次回答老師的提問都是應對


    10、在聚會時,小明總是應對,妙語珠,是全場注目的焦點。


    11、他是民法的專才,任何有關民事問題,他都能應對


    12、記者會上,這位明星應對,充分展現出落落大方的颱風。


    13、如果你平時多練習說英文,真正遇到外國人時自然能應對


    14、這些小朋友個個都能應對,真是後生可畏!


    15、保持“從登,從惡崩”的警覺,涵養不達目的決不收兵的耐性,才能防止“四風”反彈。


    16、從登,從惡崩,虧你還大學本科畢業呢。


    17、古人所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從登,從惡崩”等,是經驗之談、智慧之談,也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道理所在。


    18、各級領導幹部都要明白一個道理"從登,從惡崩。


    19、“從登,從惡崩”,受訪專家提醒,幹部無論大小,都應努力做到慎獨慎初慎微。


    20、要牢記“從登,從惡崩”的道理,始終保持積極的人生態度、良好的道德品質、健康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