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裹足不進意思

成語裹足不進解釋 / 裹足不進是什麽意思

注音 ㄍㄨㄛˇ ㄗㄨˊ ㄅㄨˋ ㄐ|ㄣˋ
拼音 guǒ zú bù jìn
意思/解釋 義參「裹足不前」。見「裹足不前」條。
裹足不進造句
相似詞/近義詞
相反詞/反義詞
成語故事 此處所列為「裹足不前」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范雎,戰國時魏人。他本是魏國須賈的門客,曾替魏昭王出使齊國,卻被懷疑與齊國私通,回國後,差點被魏相打死。後來范雎逃到秦國,寫了一封信給秦王,說有要緊的事求見。當時秦國的實權操在秦昭王母宣太后及宰相穰侯的手上,秦王一直沒有時間接見范雎。後來終於有一天秦王召見范雎,向范雎求教,但范雎總是恭敬地應諾,卻什麼話都沒有說。秦王以為范雎不肯教導,范雎謝罪說:「臣想建言的都是匡助君王的大事,但不知秦王您的心意如何,所以您三次問臣,臣才都沒有回答。臣並不是不敢說,就算臣說了明天就得死,臣也不怕,只要對國家能有所幫助,就是臣最大的光榮。臣怕的是,臣死了以後,天下的人看到臣盡忠而被殺,會因此十分畏懼而不敢進言。如果您上面害怕嚴厲的太后,下被奸臣迷惑,整日住在深宮裡,迷糊度日。這樣下去,大則會亡國,小則會使自己陷於孤立危險的境地,這是臣所擔憂的。」秦昭王聽了說:「懇請先生指教!不管事情大小,不管牽扯到誰,即便上至太后,下至朝廷百官,也請先生直說。」范雎就向秦王進言實行遠交近攻政策,以統一中原。當下,秦昭王拜范雎為客卿,過了幾年,秦昭王把相國撤職,並且不讓太后參政,正式拜范雎為丞相。後來「裹足不前」這句成語,就從原文的「裹足莫肯即秦」演變而出,形容有所顧忌,而停止腳步,不敢向前。

裹足不進造句

    1、但是現在是非常時期,這麼幹恐怕是不行了,城隍爺也要一時俱呀,網路接待,出門,方便辦事。


    2、將軍做事獨斷專行,聽別人的意見。


    3、他聽勸告,你不要再枉費口舌了。


    4、健談的叔叔說起話來總是滔滔不絕,我們在一旁根本插話去。


    5、他一點兒也聽別人的意見,是個剛愎自用的人。


    6、劉叔叔剛愎自用,聽別人的任何意見。


    7、他生性固執,總是聽別人的勸告。


    8、整天和狐群狗黨鬼混,將來監獄,那才是怪事。


    9、他這個人做事一向獨斷專行,從來聽別人的意見。


    10、他執迷不悟,聽道理。


    11、已經惱羞成怒的老王,再也聽任何人的勸告。


    12、固執的人聽別人的意見。


    13、老王這個人太剛愎自用,根本就聽別人的意見。


    14、媽媽總是苦口婆心的說,要好好學習,可是我總是聽,劉老師,怎樣辦!


    15、只要我方繼續加強防禦工事,對方屢攻,就會知難而退。


    16、天馬行空,獨往獨來,聽一點不同意見,這樣的人沒有跌跤的。


    17、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是一家人,一家門。


    18、因為他果於自信,聽別人的意見,所以工作總是搞不好。


    19、狂妄自大的人,必然獨斷獨行,聽任何人的忠告。


    20、我們要勇於克服前進道路上的種種艱難險阻,能畏首畏尾,趑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