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
見“ 席捲 ”。亦作“ 席捲 ”。1.如卷席一般。形容全部佔有。《戰國策·楚策一》:“雖無出兵甲,席捲 常山 之險,折天下之脊,天下後服者先亡。” 漢 賈誼 《過秦論》上:“﹝ 秦 ﹞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2. 形容盡數帶走或除去。《後漢書·袁紹傳》:“今 公孫瓚 南馳,陸掠北境,臣即星駕席捲,與 瓚 交鋒。” 宋 蘇軾 《三月六日湖成次韻》:“忽驚二十五萬丈,老葑席捲蒼苔空。” 宋 施彥執 《北窗炙輠》卷下:“朝廷新得 燕山 ,其倉,北人皆席捲而去。”《醒世恆言·賣油郎獨佔花魁》:“兩個商量出一條計策來,俟夜靜更深,將店中資本席捲,雙雙的逃之夭夭,不知去向。”3. 形容氣勢迅猛。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二:“然 清 兵力竭,亦不能乘勝席捲而前。” 毛澤東 《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詞:“百萬工農齊踴躍,席捲 江西 ,直搗 湘 和 鄂 。”◎ 席捲 xíjuǎn(1) [carry everything with one;roll up like a mat]∶形容卷東西像卷席子一樣三秦如席捲, 燕趙一齊休。——《三國志平話》席捲天下。——漢· 賈誼《過秦論》(2) [sweep across]∶迅速有力地掠過颶風席捲該島嶼,摧毀了島上所有的建築物像卷草蓆般,將所有的東西捲走。比喻收括殆盡。如:「席捲而去」。《後漢書.卷七四上.袁紹傳》:「會公孫瓚師旅南馳,陸掠北境,臣即星駕席捲,與瓚交鋒。」也作「席捲」。比喻統一、佔領。《文選.班固.史述贊.述高紀第一》:「乘舋而運,席捲三秦。」《三國演義.第二二回》:「幕府惟強幹弱枝之義,且不登叛人之黨,故復援旌擐甲,席捲起徵。」也作「席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