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信仰的意思

信仰解釋 / 信仰是什麽意思

注音 ㄒㄧㄣˋ ㄧㄤˇ
拼音 xìn yǎng
簡體 信仰  
相似詞/近義詞 信奉 崇奉 尊奉 信念
相反詞/反義詞 暫無
解釋 1.信服敬慕。如:「國人都衷心信仰孔孟思想。」
2.對某種主張、主義、宗教的極度信服和敬慕。如:「宗教信仰的自由,是憲法保障的權利。」
詳細解釋
  • 對某種主張、主義、宗教或某人極度相信和尊敬,拿來作為自己行動的指南或榜樣。《法苑珠林》卷九四:“生無信仰心,恆被他笑具。” 周恩來 《抗戰軍隊的政治工作》:“要以耐心說服誘導的精神,爭取官兵和人民的信仰,團結他們在革命主義與政綱的領導下而堅決奮鬥。” 巴金 《小人、大人、長官》:“對長官的信仰由來已久。多少人把希望寄託在 包青天 的身上,創造出種種離奇的傳說。”
  • ◎ 信仰 xìnyǎng[faith;belief;conviction] 對某種主張、主義、宗教或某人極其相信和尊敬
  •   「信仰」一詞有兩個意義:一是指人對超自然事物(如上帝、神)所持有的完全信任、完全依賴的態度或信念;二是指一種認知的狀態或行動(act),藉由這種狀態或行動,人可以去認識超自然事物。  信仰本是在討論宗教問題中所使用的名詞,但晚近也運用到政治的討論中。  在宗教的討論中,基督教神學家,如聖多瑪斯阿奎納(St. Thomas Aquinas, 1225~1274)認為,信仰的產生是上帝的神恩(divine grace)作用在人的心靈上,使人可以運用意志(will)去命令知性(the intellect),透過選擇的行動,自願地去接受上帝所揭露的真理(divine truth)。近代的實用主義哲學家詹姆斯(W. James, 1842~1910)也認為,信仰的產生是人類意志驅動的結果,由於意志的作用,使得人可以藉行動(acting)來了解實存(reality),信仰物件(如上帝)的認識必須先由人有了信仰,肯定信仰物件的存在,故從這個角度說,信仰是知識來源的一種。這和科學知識不同;科學知識的產生是人認識外在已存客觀事物的結果,人不需先運用意志力去肯定外在事物的存在。  有些哲學家認為信仰和理性(reason)是兩個彼此互不相干的領域;換言之,信仰是非理性的。但這樣的看法並不為另外的一些哲學家所接受;他們認為信仰並不是非理性或任意的,人之所以有信仰總是有理由的,既然如此,就不得視信仰為非理性。--作者:但昭偉
  • 信仰的行為。 【造句】宗教信仰
  • 對某種主張、主義、宗教極為信服和尊崇,並引以為言行的榜樣或指南。 【造句】信仰宗教、信仰真理
  • 信服敬慕。如:「國人都衷心信仰孔孟思想。」對某種主張、主義、宗教的極度信服和敬慕。如:「宗教信仰的自由,是憲法保障的權利。」
  • 【信仰】類似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