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
亦作“ 醒寤 ”。1.謂從麻醉、昏迷、睡眠等狀態中清醒過來。 三國 魏 吳質 《在元城與魏太子箋》:“小器易盈,先取沉頓,醒寤之後,不識所言。”《法華經·信解品》:“於時窮子自念:‘無罪而被囚執,此定必死。’轉更惶怖,悶絶躄地。父遙見之,而語使言:‘不須此人,勿強將來,以冷水灑面令得醒悟,莫復與語。’” 唐 元稹 《出門行》:“一朝龍醒寤,本問偷珠事。因知行雨偏,妻子五刑備。”2. 在認識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錯誤而正確。 漢 王充 《論衡·佚文》:“ 趙佗 王 南越 ,倍主滅使,不從 漢 制…… 陸賈 説以 漢 德,懼以帝威,心覺醒悟,蹶然起坐。”《朱子語類》卷十八:“‘積習既多,自當脫然有貫通處’,乃是零零碎碎湊合將來,不知不覺,自然醒悟。”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章:“ 田妃 恍然醒悟:這首詩對女子確有點不吉利。”◎ 醒悟 xǐngwù[wake up to reality] 覺醒明白清醒領悟。 【造句】經過老師一番開導,他才醒悟過來。 覺醒明白。《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八》:「你道小子說到此際,隨你愚人也該醒悟。」《紅樓夢.第一六回》:「彼時趙嬤嬤已聽獃了話,平兒忙笑推他,他才醒悟過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