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
謂僥倖避免某種災禍。語本《論語·雍也》:“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晉 袁巨集 《後漢紀·靈帝紀(上)論》:“夫道衰則教虧,倖免同乎苟生;教重則道存,滅身不為徒死。”《舊唐書·則天皇后紀》:“生為不忠之人,死為不義之鬼,身雖倖免,子竟族誅。” 宋 司馬光 《再和邵堯夫年老逢春》:“吾儕倖免簪裾累,病飲閒吟樂未央。” 徐遲 《火中的鳳凰》:“大火不僅在 上海 燒。附近的城市,整個 長江三角洲 都沒有幸免。”僥倖免禍;僥倖避免。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雖後來食報,無可證明,天道昭昭,諒必無倖免之理也。” 清 黃鈞宰 《金壺浪墨·丹徒生》:“ 丹徒生 某,課徒廟中,城陷,貧不能行。生素魁偉,苦無藏匿地,乃隱身佛座後,以冀倖免。”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縱大禍垂及矣,而倖免者非無人,其人又適為己,則能得溫飽又如故也。”◎ 倖免 xìngmiǎn[escape by sheer luck;have a narrow escape] 僥倖得以避免倖免於難僥倖免除。《五代史平話.晉史.卷下》:「借有二人坐獄遇赦,則曲者倖免,直者銜冤,冤氣升聞,乃所以致災。」《三國演義.第三回》:「董卓先為破黃巾無功,朝廷將治其罪,因賄賂十常侍倖免。」也作「倖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