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
1. 車前高後低叫軒,前低後高叫輊。引申為高低、輕重、優劣。語出《詩·小雅·六月》:“戎車既安,如輊如軒。” 朱熹 集傳:“輊,車之覆而前也。軒,車之卻而後也。凡車從後視之如輊,從前視之如軒,然後適調也。” 南朝 宋 顏延之 《又釋何衡陽達性論》:“唱言窮軒輊,立法無衡石。” 唐 劉禹錫 《楚望賦》:“亦有輕舟,軒輊泛浮。”《明史·萬士和傳》:“ 士和 曰:‘朝廷設二使,如左右手,非有軒輊。’” 清 魏源 《棧道雜詩》之七:“在山不知高,軒輊任持載。” 清 譚嗣同 《仁學》十二:“故地球體積之重率,必無軒輊於時;有之則畸重而去日遠,畸輕而去日近,其軌道且歲不同矣。” 章炳麟 《訄書·弭兵難》:“當是時,七國之權力,雖猶有軒輊頫仰,其勢足以相御,然而 荀卿 覩其無成。” 劉大傑 《中國文學發展史》第三二章二:“他( 陳維崧 )當日與 朱彝尊 齊名,一時未易軒輊。”2. 軒昂,氣度不凡。 唐 韓愈 《劉生》詩:“生名 師命 其姓 劉 ,自少軒輊非常儔。”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三:“ 範諷 性倜儻,好直節,不拘細行。自在場屋與 鞠詠 、 滕宗諒 遊,已有軒輊之名。”3. 褒貶抑揚。《新唐書·楊虞卿傳》:“ 宗閔 待之尤厚,就黨中為最能唱和者,以口語軒輊事機,故時號黨魁。”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杭學遊士聚散》:“朝議以遊士多無檢束,群居率以私喜怒軒輊人。” 郭沫若 《歷史人物·論曹植》:“譬如 鍾嶸 的《詩品》把他列於上品,把他的哥哥 魏文帝 曹丕 列於中品,把他的父親 魏武帝 曹操 列於下品,便是最見軒輊的一種見解。”4. 翻覆。 唐 杜甫 《送從弟亞赴河西判官》詩:“崆峒地無軸,青海天軒輊。” 明 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二三:“蓋如車制而略小。但獨轅著地,如犂託之狀。上有望橛,以擐牛挽槃索。上下坡阪,絶無軒輊之患。 漢 馬援 弟 少遊 ,嘗謂乘下澤車,是也。”◎ 軒輊 xuānzhì[high or low;good or bad] 車前高後低為“軒”,車前低後高為“輊”,喻指高低輕重戎車既安,如輊如軒。——《詩·小雅·六月》軒輊浪雜軒,車前高起的部分。輊,車後較低的部分。軒輊,比喻高低優劣。 【造句】不分軒輊 軒,車前高起的部分。輊,車後低下的部分。軒輊比喻高低輕重。如:「不分軒輊」。《幼學瓊林.卷三.人事類》:「事有低昂曰軒輊,力相上下曰頡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