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
1. 挑選;選取。《墨子·尚同中》:“是故選擇天下賢良聖知辯慧之人,立以為天子。”《史記·滑稽列傳褚少孫論》:“選擇賢材。各任之以其能,賞異等,罰不肖。” 唐 杜牧 《代人舉蔣係自代狀》:“伏以封還詔書,駮正時事,職業實重,選擇宜精。”《警世通言·宿香亭張浩遇鶯鶯》:“我止有一女,所恨未能選擇佳壻,若早知,可以商議。” 陳毅 《向秀麗歌》:“你學會了在緊要關頭進行選擇,愛護人民的事業重於愛護自己。”2. 指揀選吉利日子。《儒林外史》第三六回:“我少年時也知道地理,也知道算命,也知道選擇。”參見“ 選日 ”。◎ 選擇 xuǎnzé[select] 從一群或一組中挑選選擇地點 (一)在多點式或點對點式連線,要求一個或一個以上的資料機接收資料的程式。 (二)指由一組資料中選出某類(些)資料的程式。 選擇是人在經過思量後所採取的自願性行動(Voluntary act);這種行動發生在至少有兩個可能任擇其一的狀況中,而所要選擇的,是要達到一個目的。構成「選擇」有幾項基本條件:(1)有思量琢磨的心理過程,如果沒有這種歷程,則行動只會是機械的、或任意的; (2)有實際的作為(action),假如只有思量而沒有具體的外在行為,則不構成選擇,所以在行動之前的考慮,只是作決定,而不是選擇; (3)可以選擇的物件不能只有一項,必須是多於一項,擇取其中一個,才構成選擇; (4)是有目的的行動,選擇是人為了要達成一個目的而採取行動,這行動肯定了行動者處在某種價值脈絡當中。 在哲學中,有關「選擇」的討論集中在兩方面:一是選擇的基本性質,究竟選擇只是一種心理事件(mental event)或包括了外在的行為?二是究竟有無選擇的自由?後者要依選擇的物件而定,在日常生活中,許多細微事件肯定了人有選擇的自由;但是在大的方面,如人是自然世界的一部份,受自然法則的約束,在約束之下,人的選擇是否只是一種假相?這是決定論(Determinism)者與主張有自由意志(free will)者之間的爭辯。 在教育領域中,彌爾(J.S. Mill, 1806~1873)主張人可以充分運用他所具備的選擇能力,人之所以為人就在於此,人的尊嚴與價值也繫於此。由此可推論:教育應培養受教者的選擇能力,不過更要培養選擇的智慧,即是在選擇付諸行動之前,先要有辨別力,先辨明可供選擇的物件,然後才能明智的選擇。--作者:但昭偉挑選、擇取。 【造句】這兩種廠牌的車各有優缺點,令人難以選擇。 挑選、擇取。《荀子.哀公》:「日選擇於物,不知所貴。」《三國演義.第三七回》:「乃令卜者揲蓍,選擇吉期,齋戒三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