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
亦作“ 支梧 ”。亦作“ 支捂 ”。1.猶支撐。抵擋;支援住不倒下。《舊五代史·僭偽傳三·孟知祥》:“ 知祥 慮 唐 軍驟至,與 遂 閬 兵合,則勢不可支吾。” 宋 司馬光 《乞進呈文字第四札子》:“況今已立秋,兼臣自體當得筋力差勝於前,可以支梧。只是無人扶掖,全拜起不得。”《朱子語類》卷一○八:“如人病寒下熱藥,少間又變成燥勢;及至病熱下寒藥,少間又變得寒。到得這家計壞了,更支捂不住。” 元 楊顯之 《瀟湘雨》第三折:“這路崎嶇,水縈紆,急得我戰欽欽不敢望前去;況是棒瘡發,怎支吾?” 清 黃宗羲 《朱康流先生墓誌銘》:“先生屈其經世之業,以支吾八口,泊然不見喜慍之色。” 康濯 《災難的明天》:“ 春妮子 一扭身支吾著走了。她全身冰冷,沒一點勁,回到家裡俯在炕上躺著。”2. 引申為抗拒。 唐 元稹 《有唐贈太子少保崔公墓誌銘》:“詞色朗厲,若不可支梧。” 元 無名氏 《凍蘇秦》第二折:“逼得得他忍飢受冷,並不敢半句支吾。”3. 對付;應付。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十一:“西賊姦計,大未可量,朝廷當奬勵逐路帥臣,豫作支吾。”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下·格局》:“如此時此際文情艱澁,勉強支吾,則朝氣昏昏,到晚終無晴色,不如不作之為愈也。”《紅樓夢》第一○一回:“﹝ 鳳姐 ﹞見過 王夫人 ,支吾了一件事,便過來到 寳玉 房中。”4. 排遣。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縱然酬得今生志,著甚支吾此夜長?”5. 講話含混躲閃;用含混閃爍的話搪塞。《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飲食中間, 馮公 問其鄉貫出身, 承信 言語支吾,似有羞愧之色。”《古今小說·李秀卿義結黃貞女》:“日則同食,夜則同臥,如此三年, 英臺 衣不解帶, 山伯 屢次疑惑盤問,都被 英臺 將言語支吾過了。” 巴金 《家》三三:“五嬸向他追問,他總是一味支吾,後來五嬸追問得急了,他才說是弄掉了。” 郭沫若 《南京印象》十二:“由七點到十二點,足足有五個鐘頭。大員們的種種拖延或支吾,不知道究竟是什麼意義!”6. 猶豫,躊躇。 宋 王明清 《揮麈餘話》卷二:“ 張太尉 冷笑:‘我別有道理。待我遮裡兵才動,先使人將文字去與番人。萬一支吾不前,交番人發人馬助我。’”《警世通言·王嬌鸞百年長恨》:“一番信到,一番使妾倍支吾;幾度詩來,幾度令人添寂寞。”7. 窘迫侷促。 清 戴名世 《范增論》:“ 項王 欲自帝,則有 義帝 在也;既王諸將,而己亦稱王,則無以自別異,於是立號為 西楚霸王 。蓋其情見勢絀,支吾甚矣。”◎ 支吾 zhīwu[prevaricate;equivocate] 用含混的話搪塞支吾回答用含混牽強的言語,應付搪塞他人。 【造句】支吾其詞 用含混牽強的言語,應付搪塞他人。《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胡說!世間不信有這等巧事,他家失去了十五貫錢,你卻賣的絲恰好也是十五貫錢,這分明是支吾的說話了。」《紅樓夢.第七三回》:「你們查的不嚴,怕得不是,還拿這話來支吾。」應付、對付。元.白樸《梧桐雨.第二折》:「端詳了你上馬嬌,怎支吾蜀道難!」《水滸傳.第九回》:「少間管營來點你,要打一百殺威棒時,你便只說你一路患病,未曾痊可。我自來與你支吾。」抵抗、抗拒。《舊五代史.卷一三六.周書僭偽傳三.孟知祥傳》:「與遂、閬兵合,則勢不可支吾。」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二折》:「逼得他忍飢受冷,並不敢半句支吾。」也作「枝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