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
1. 招死者之魂。《儀禮·士喪禮》“復者一人” 漢 鄭玄 注:“復者,有司招魂復魄也。”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濟水一》:“ 沛公 起兵野戰,喪皇妣於 黃鄉 。天下平定,乃使使者以梓宮招魂幽野。” 明 唐順之 《吳江三忠祠》詩:“廟枕 洞庭 波,招魂薦 楚 歌。” 清 採蘅子 《蟲鳴漫錄》卷一:“百計撈救,數日不得屍,乃招魂設位,草草成服。” 徐遲 《牡丹》三:“她來不及用 姚黃 的身體去兌換一迭迭的鈔票,只緊握著一束束招魂的紙錢,在她虛設的靈位前燃燒。”參見“ 招復 ”。2. 招生者之魂。《楚辭》有《招魂》篇, 漢 王逸 《題解》:“《招魂》者, 宋玉 之所作也…… 宋玉 憐哀 屈原 ,忠而斥棄,愁懣山澤,魂魄放佚,厥命將落。故作《招魂》,欲以復其精神,延其年壽。” 杜甫 《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之五“嗚呼五歌兮歌正長,魂招不來歸故鄉” 仇兆鰲 注引《楚辭》 朱熹 注:“古人招魂之禮,不專施於死者。公詩如‘剪紙招我魂’,‘老魂招不得’,‘南方實有未招魂’,與此詩‘魂招不來歸故鄉’,皆招生時之魂也。本 王逸 《<楚辭>注》。”按,世間小兒病時或恐其失魂,每使人於室內或室外路旁呼之,謂之叫魂,即招魂施於生者之義。◎ 招魂 zhāohún[call back the spirit of the dead] 迷信的人指招回死者的靈魂,比喻給死亡的事物復活造聲勢《劉鳳學舞蹈作品發表會》演出節目單1974。--作者:陳勝美 舞名。是由劉鳳學編創及服裝設計的第77號作品、音樂採用許常惠的《葬花吟》及《前奏曲》,1974年在臺北國父紀念館首演。《招魂》舞蹈取材自楚辭「招魂篇」(招魂與大招)。「招魂篇」在楚辭中與「九歌」一樣,充滿了濃厚的宗教色彩,「招魂」一篇的形式來自宗教藝術,就是來自楚國的巫音。《招魂》舞蹈的創作也是透過一種宗教儀式(楚國的「招魂」、我國北方民間的「叫魂」及臺灣民間的「收驚」),來表現一個藝術工作者心靈的震顫、精神的不安和在「尋求自我」、「確定自我」歷程中所做的自我呼喚。將死者的靈魂招引回來。 【造句】罹難者家屬在火車失事現場為親人舉行招魂儀式,場面十分哀慼。 作者〈招魂〉為楚辭中一篇作品,作者為誰,歷來有三種說法:屈原招懷王魂所作、宋玉招屈原魂所作,以及屈原自招魂魄而作,而今天深究言辭中的物件、地點後,大致抱持著和司馬遷相同的看法,以為本篇仍是屬屈原為招懷王魂而作。 內容大要所謂招魂,其實是楚國民間的一種風俗,大抵類似於臺灣民間收驚之舉。屈原以此為〈招魂〉一文的基礎,並設立巫陽一角,藉其口向魂告誡,讓魂儘速返回自己的家鄉,不要往其他地方去;家鄉之外的四面八方都是災禍與恐怖。末了,屈原以一句「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作結,充分展露他對懷王及家國纏綿的忠愛之情。 招回生者或死者之魂。《三國演義.第七八回》:「漢中王親出南門招魂祭奠,號哭終日。」《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眾家鋪設齊備,動起法器,免不得宣揭大概:啟請、攝召、放赦、招魂,鬧了一回。」《楚辭》篇名。史記屈原傳以為屈原所作,王逸《楚辭章句》以為宋玉所作。招魂物件有三說:屈原招楚懷王魂、宋玉招屈原魂、屈原自招其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