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
亦作“氊裘”。1.指古代北方遊牧民族以皮毛製成的衣服。《戰國策·趙策二》:“大王誠能聽臣, 燕 必致氈裘狗馬之地。” 漢 蔡琰 《胡笳十八拍》:“氊裘為裳兮骨肉震驚。”《舊五代史·唐書·莊宗紀三》:“追擊至 易水 ,獲氈裘、毳幕、羊馬不可勝紀。” 明 方孝孺 《蜀道易》詩:“西有雕題金齒之夷,北有氈裘椎髻之貊。”2. 借指我國古代北方遊牧民族或其君長。 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 李陵 ﹞與單于連戰十有餘日,所殺過當……氈裘之君長鹹震怖。”《後漢書·鄭眾傳》:“臣誠不忍持大 漢 節對氈裘獨拜。” 南朝 樑 丘遲 《與陳伯之書》:“將軍獨靦顏借命,驅馳氈裘之長,寧不哀哉?” 宋 蘇軾 《襄陽樂》詩:“自從氈裘南渡 沔 , 襄陽 無事多春遊。”3. 泛指異族。 清 霅中人 《<中西紀事>後序》:“祆廟建於京畿,氈裘遊於內地。”◎ 氈裘 zhānqiú(1) [fur coat]∶亦作“旃裘”,古代北方民族用毛制的衣服(2) [northern minority nationality]∶指代北方民族氈裘之長。——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古代西北胡人以毛皮所製成的衣服。《戰國策.趙策二》:「大王誠能聽臣,燕必致氈裘狗馬之地,齊必致海隅魚鹽之地。」漢.蔡琰〈胡笳十八拍〉:「氈裘為裳兮骨肉震驚,羯羶為味兮枉遏我情。」代指胡人或其酋長。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將軍獨靦顏借命,驅馳氈裘之長,寧不哀哉?」宋.蘇軾〈襄陽樂〉:「自從氈裘南渡沔,襄陽無事多春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