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
1. 震動;振盪。《墨子·尚同中》:“是以舉天下之人皆恐懼振動惕慄,不敢為淫暴。”《史記·外戚世家》:“今大將軍姊為皇后,三子為侯,富貴振動天下,主何易之乎?” 宋 洪邁 《夷堅甲志·葵山大蛇》:“一窟于山者,身粗若甕,每出時大木皆振動雲。”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殷文圭》:“未幾,兵馬振動,大駕幸三峰。” 魏巍 《朝鮮人》:“不知道從哪裡來的一股精神和力量,振動著他的全身,他揹著我昂昂地向迴路走。”2. 古代九拜之一。◎ 振動 zhèndòng[vibration] 物體的全部或一部分沿直線或曲線往返顫動,有一定的時間規律和週期無規則振動 振動是指物體的往復運動。當彈性介質中的質點受外力而偏離其平衡位置,一但外力消失後,就會回覆到平衡位置。簡單的例子就是在一根懸掛的豎直彈簧下端系一物體,在無外力擾動時,物體靜止不動;若把物體先往下拉再鬆開,彈簧的彈性使其恢復原長而給物體一個向上的力。當彈簧回到原長時,物體已得到一定的動量,因此物體繼續向上運動而壓縮彈簧一直到物體的速度為零。接著彈簧又為恢復其原長而把物體往下推,使後者有一向下的加速度,物體又得到一向下的動量。當它再達靜止時則彈簧又重新伸長從而完成一次運動。如此重複不止地作上下運動。這樣的運動稱為振動。這類振動的例項很多:如樂器的弦振動發出樂音,發動機傳動軸的扭轉振動等。振動的產生除了要消耗能量外,並會引起材料的疲勞且往往產生噪音,因此振動的控制便成了近代工程技術上的一重大課題。--作者:邵揮洲 「振動」係指一系列的振盪運動(oscillatory motion),可能是一簡單的諧和運動(harmonic motion),亦可能是非諧和性的週期振動。諧和運動可用正弦波表示(如圖一),具有下列特性。(1)位移:離開平衡位置的距離; (2)速度:位移變化的速率; (3)加速度:速度變化的速率。 事實上,大部分的環境振動均是非諧和性的週期振動,其分析方法是將複雜的週期波,以Fourier頻率分析理論,將其視為數個不同頻率的純正弦波組合。 振動的強度大小,依國際標準組織(ISO)規定以加速度(米/平方秒,m/sec2)表之,在生理學的研究,習慣以地球表面的標準重力加速度g為單位,lg=9.8 m/s2。在測量振動對人體的影響時,常以振動級(Vibration Level)分貝(dB)表示。其計算公式為: LVA=20log(a/a0)dB LVA:振動加速度分貝值 a0:ISO規定加速度之分貝參考值,10-6 m/sec2。 日本JIS規定加速度之分貝參考值,10-5 m/sec2。而振動的方向,依據ISO規定直線進行的振動傳遞到人體時應以心臟為原點的直角座標系統來表示,由腳到頭部之軸為Z軸,由胸部到背部的軸為X軸,由左到右的軸為Y軸,其加速度分別以±aZ,±aX,±aY表示之,如圖二。 工廠生產機械運轉、營建工程施工、開挖隧道,或交通車輛行進等人為振動源,造成地盤振動而傳到附近的建築物,對居民造成主觀及心理的振動感覺是為公害振動。公害振動常將人暴露在全身振動之情況,其頻率大都介於1至80Hz間。 振動對人體的影響主要是因振動的刺激到自主神經系統,引起各種身體器官的興奮或抑制,同時透過腦下垂體及大腦邊緣系統的刺激而分別對內分泌及情緒發生影響。全身振動的生理影響如血壓上升、抑制胃腸蠕動、妨礙睡眠等,而長時間全身振動(1至80Hz)會對脊椎骨及末稍神經產生危害,其次是消化系統、末稍靜脈等,另外對工作效率亦有影響。 對於振動的防治,則可依循以下三原則:(1)振動發生源防治,如以彈性支援振動源,減少傳播; (2)振動傳播的防治,如於振動傳播途徑設抗振溝、抗振壁等振動傳播遮斷層; (3)受振點的保護,如採高抗振之建築材料等。--作者:林慧芳物體往返於一定位置間,或物理現象及物理量以一定的振幅反覆進行,有一定的往返週期者,稱為「振動」。 【造句】電的振動會產生電波,可用來傳達訊息、測量距離等。 震盪、撼動。 【造句】振動人心震盪、撼動。《左傳.襄公四年》:「戎狄事晉,四鄰振動。」《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為覬齁讎強秦,天下振動。」物體往返於一定位置間,或物理現象及物理量以一定的振幅反覆進行,有一定的往返週期者,稱為「振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