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
1. 佛教禪宗修行方法之一。一心審考為禪,息慮凝心為定。佛教修行者以為靜坐斂心,專注一境,久之達到身心安穩、觀照明淨的境地,即為禪定。又禪為色界天之法,定為無色界天之法。依其入定程度的淺深,並有四禪(色界定)、四定(無色界定)的區分。《壇經·坐禪品》:“何名禪定?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禪內定為禪定。”《長阿含經·第二分十上經》:“思維觀察,分別法義,心得歡喜。得歡喜已,便得法愛。得法愛已,身心安穩。身心安穩已,則得禪定。得禪定已,得如實智。是謂初解脫入。”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五:“番僧習禪定者,於冰合時裹一歲糧休焉。”2. 謂坐禪習定。 唐 賈島 《贈無懷禪師》詩:“禪定石床暖,月移山樹秋。” 唐 戴叔倫 《題武當逸禪師蘭若》詩:“經山涉水向何處,羞見竹林禪定人。” 元 馬致遠 《壽陽曲·煙寺晚鐘》:“順西風晚鐘三四聲,怎生教老僧禪定?”佛教禪宗修行方法之一。為禪那與定的合稱。禪那指修行者高度集中精神,努力對物件或主題去思維。定是指心住在一物件的境界之內。禪那是過程,定是結果。 【造句】修行者認為禪定可以達到觀照世間一切萬物的境界。 佛教用語。禪那與定的合稱。禪那是指修行者高度的集中精神,努力對某物件或主題去思維。定是指心住在一物件的境界之內。禪那是過程,定是結果。禪定依修習的層次可分為「四禪」和「八定」。但在中國,禪定的定義常是混合不區別。《大乘義章.卷一三》:「禪定之心,正取所緣,名曰『思惟』,思心增進,說為『修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