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
考查知識和技能時要求解答的問題。《宋史·選舉志一》:“四年,詔禮部,凡內外試題悉集以為籍,遇試,頒付考官,以防復出。” 明 張居正 《請申舊章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疏》:“所出試題,亦要明白正大,不得割裂文義,以傷雅道。” 魯迅 《三閒集·在鐘樓上》:“分數多寡的辯論;及格與否的辯論……試題的難易,我說不難,他說太難的辯論。”◎ 試題 shìtí[test questions] 考試的題目這次考試的試題很難餘民寧(2009)。試題反應理論(IRT)及其應用。臺北:心理。--作者:餘民寧 所謂的「試題」,一般都由兩個部分所構成:一為「題幹」(stem),即是用來詢問考生的一組刺激材料;另一為「作答反應」(response),即是考生所做出的回答記錄。通常,教師或研究者給予考生或受試者一道(或一組)試題施測,再根據考生或受試者回答記錄的對錯或強弱等反應,經過一定的量化程式,便可獲知考生或受試者在此單一「試題」上的得分,或以一組試題的全部加總得分為總和,當作是考生或受試者的測驗分數(test scores)。此測驗分數即用來表示考生或受試者在某一學科上的能力或知識多寡的代表,或在某一種潛在特質測量工具上具有某種強弱程度的不同特質。因此,「試題」本身即扮演著一種重要的測量工具角色,它可以是單獨一題一題來計算,也可以合併起來以一整份試卷或測驗的所有試題來計算,端視我們背後所持的測量目的與測量理論學說而定。 簡單地分,測驗工具有兩大類:一為教育用途的教育測驗或成就測驗,另一為心理輔導諮商用途的心理測驗。作為教育用途的教育測驗或成就測驗,多半是用在測量考生的能力 (ability)和成就(achievement)的高低;而作為心理輔導諮商用途的心理測驗,則多半是用在測量受試者的某一種潛在特質(latent trait)。這兩種用途的測量,都需要使用「試題」作為蒐集資料的工具。 若再進一步細分,作為教育用途之教育測驗或成就測驗的試題,可以再細分成兩大類:一為命題時提供幾個選擇供考生挑選其中一項的「選擇性試題」 (selection-type items);另一為命題時不提供選擇供考生挑選,但卻要求考生從無到有、自己產生回答記錄的「補充型試題」 (supply-type items)。餘民寧(2009)。試題反應理論(IRT)及其應用。臺北:心理。考試的題目。 【造句】老師將試題寫在黑板上,要學生依序作答。 考試的題目。如:「請將試題抄在試卷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