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
亦作“疎忽”。1.忽略;不留意。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元史》:“《元史》之成,雖不出於一時一人,而 宋(宋濂)王(王禕 )二公與 趙君(趙壎 ),亦難免於疏忽之咎矣。” 茅盾 《霜葉紅似二月花》五:“他只覺得這是一個關鍵,卻因自己的疏忽而輕輕滑過了。”2. 輕率;隨便。 清 馮桂芬 《潘母張太夫人墓誌銘》:“刑官關係人命,勿恃律例熟,疏忽致貽悔。” 清 鈕琇 《觚賸·觀人之法》:“蓋人未有意氣傲慢,舉動疎忽,而能成大器、享大名者也。”《紅樓夢》第五五回:“眾媳婦們方慢慢的安分回事,不敢如先前輕慢疏忽了。”◎ 疏忽 shūhu[carelessness;overlook] 粗心大意疏忽就可能造成事故 「疏忽」意指應注意而未注意,以致造成對別人或自己不應該有的傷害。「應注意」是指在特定事件中,法律定有應行注意的事項;或是在某種情境中,普通人可以做到的預防傷害的行動。依法而言,預防是合理的需要注意,應該預先防範可能發生的傷害,然而卻未曾計過這種可能性,即算是疏忽。這種疏忽指直接有關的行動者本身;另一種疏忽是指派一個「粗心大意的人」,熟知其有疏忽的習性,卻仍命其擔任須謹慎執行的任務,以致在執行中疏忽而造成傷害,此時指派者仍不免有疏忽的責任。 學校在施行教育的過程中,同時負有保護學生安全的責任,除須注意學校環境安全及裝置的安全性而外,更應該預防學生在活動中可能受到的傷害。預防是在未發生之前應做的措施,往往因缺乏經驗而思慮不周,甚至主觀的以為不會發生而成為疏忽,有關環境、裝置等是行政人員的責任;學生行動,尤其和教學活動有關的,是教師的責任,故而行政人員和教師都要事前周密的考慮、審慎的防範,除了本身應該注意的以外;並應教導學生,培養「自衛」的警覺性和安全維護的能力;將維護安全和勇敢兩種概念畫分清楚,以免學生因好奇嘗試或鹵莽的動作而造成傷害。此外,父母或監護人對兒童安全的維護,亦常發生疏忽而造成傷害,在法律上亦須負刑責。--作者:賈馥茗 做事粗心大意,不周密。 【造句】這次意外是由於人為的疏忽所造成。 做事不周密。如:「疏忽職守」、「疏忽課業」。《紅樓夢.第五五回》:「眾媳婦們方慢慢的一個一個的安分回事,不敢如先前輕慢疏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