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
在竹木簡上刻字或削改的刀。古稱削, 漢 人稱書刀。《釋名·釋兵》:“書刀,給書簡札有所刊削之刀也。”《隸釋·漢國三老袁良碑》:“今特賜錢十萬,雜繒卅匹,玉具、劍佩、書刀、繡文印衣、無極手巾各一。”《資治通鑑·漢獻帝初平二年》:“後 紹 遣使詣 邈 ,有所計議,與 邈 耳語; 馥 在坐上,謂為見圖,無何,起至溷,以書刀自殺。” 胡三省 注:“時雖已有紙,猶多用刀筆書,故有書刀。” 書刀是中國紙未普遍為書寫材料之前,古人削治和刪改簡牘時,必備的文房用具之一。 書刀的名稱,最早見於東漢。〔周禮考工記〕雲:「築氏為削。」鄭玄注:「今之書刀。」劉熙〔釋名釋兵〕雲:「書刀,給書簡札,有所刊削之刀也。」可知在漢代,確有一種專門用作削治簡牘的刃具,名曰書刃。 書刀之用,自唐以來,有少數學者誤以為是紙筆未發明以前,用以在簡牘上刻字的一種工具。〔考工記〕唐賈公彥疏雲:「古未有紙筆,則以削刻字。至漢雖有紙筆,仍有書刀,是古之遺法也。」宋王應麟〔困學紀聞〕卷4雲:「古未有筆,以書刀刻字於方策,謂之削。」〔辭源〕刀部刀筆條雲:「古簡牘用竹木,以刀代筆,故曰刀筆。」以上所引各家之說,乃系對於古代簡犢制度的末加深究。古代確曾用刀刻字於甲骨金石,但非以刀代筆。至於簡牘,皆以筆墨書寫,並無以削刻字於簡牘的證據。 唐宋以來誤以書刀為筆,乃是因為戰國秦漢以來,乃筆兩字經常連用。〔戰國策.秦策〕雲:「臣少為秦刀筆。」〔史記.蕭相國世家〕雲:「蕭相國何,於秦時為刀筆史。」〔史記.周昌傳.張守節正義〕雲:「古用簡牘,書有錯繆,以刀削之,故號曰刀筆吏。」〔史記。孔子世家〕雲:「至於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漢書.禮樂志〕雲:「削則削,筆則筆。」,顏師古注云:「削者謂有所刪去,以刀削簡牘也;筆者,謂有所增益,以筆就而書也。」可見筆指記述,削指刪削,書刀並不是用來代替筆刻字的。--作者:潘美月 古時在竹木簡上刻鏤或削改所用的刀。《資治通監.卷六○.漢紀五十二.獻帝初平二年》:「馥在坐上,謂為見圖,無何,起至溷,以書刀自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