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
元代雜劇作家。字仁甫、太素,號蘭谷先生,b02b州(今山西河曲)人。金末戰亂,與家人失散,由元好問收養。1280年徙居建康(今江蘇南京)。是元曲四大家之一。劇作今知有十六種,現存《牆頭馬上》、《梧桐雨》兩種。有詞集《天籟集》。3 評論 生平白樸字仁甫,後改字太素,號蘭谷,本隩州人,後徙居真定,故或謂真定人。生於金哀宗正大三年(A.D.1226),卒年不詳,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A.D.1291)(時作者六十六歲),還有詞作留世,此後事蹟則無可考,不能確定其卒年和壽考。或據《 天籟集》<水龍吟>詞序雲:「丙午(A.D.1306)秋,到維揚,途中值兩甚快然。」而謂白樸八十一歲時尚健在。白樸父親白華,字文舉,號寓齋,仕金樞密院判官,《金史》有傳。白樸七歲遭逢壬辰之亂。次年,金亡,白華奔宋,樸隨詩人元好問北渡,戰亂中母親為蒙軍所奪,遂寄養於大詩人元好問,好問待之如子,元白二家本為中州世契,其情誼是從唐代元稹、白居易時就建立起來的,世代以來投合無間,兩家子弟亦常舉長慶故事,以詩文相往來。樸為元好問之通家侄,而親炙之,謦欬談笑,都能默記,遂養成不同於流俗之深厚古典文學根基,進而流現於文學作品中,成為後進中的翹楚,呈展大家之風範。元好問曾為樸詩曰「元白通家舊,諸郎獨汝賢。」又曰「通家吾未老,倚杖望高軒。」對白樸之器重與肯定,可見一斑。 白樸幼經離亂,倉惶間失去慈母,心中悒鬱無歡,常有滿目山川之嘆,金亡後更鬱鬱不樂,又覺得短促人生不須隱居避世以自高其節,亦不願為求功名利祿而勞役自己,於是放浪形骸,寄情于山水、文章,以求自適,元世祖中統年間,中書右丞相史天澤大力薦舉白樸,均「再三遜謝,棲遲衡門,視榮利薄如也」。曾有<瑞鶴仙>詞雲:「百年孤墳,日就衰殘,麋鹿難馴,金鑣縱好,志在長林豐草間。」短短數語,其性情志趣已現。 作品 雜劇 據元人鍾嗣成《錄鬼簿》著錄,白樸寫過15種劇本,這15種是:《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東牆記》、《唐明皇遊月宮》、《韓翠顰御水流紅葉》、《薛瓊夕月夜銀箏怨》、《漢高祖斬白蛇》、《蘇小小月夜錢塘夢》、《祝英臺死嫁梁山伯》、《楚莊王夜宴絕纓會》、《崔護謁漿》、《高祖歸莊》、《鴛鴦間牆頭馬上》、《秋江風月鳳凰船》、《蕭翼智賺蘭亭記》、《閻師道趕江江》。 加上《盛世新聲》著錄的《李克用箭射雙鵰》殘折,共16本。 現在僅存《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東牆記》、《裴少俊牆頭馬上》三種,以及《韓翠顰御水流紅葉》、《李克用箭射雙鵰》的殘折,均收入王文才《白樸戲曲集校注》一書中。 散曲 白樸的散曲作品中約存小令三十餘首,套數二首 詞天籟集二百篇本為詞集,今人唐圭璋《全金元詞》中收其詞一O四首 評論詞《四庫提要》評白樸之詞「清雋婉逸,音愜韻諧,可與張炎玉田詞相匹,以制曲掩其詞名,故沉晦者越數百年。」劉大傑評其詞雲:「他的生活嚴正,品格很高,在他的詞裡,透露出故國禾黍之悲,如<石州慺>雲:「少陵野老,杖藜潛步江頭,幾回欽恨吞聲哭。歲暮意如?怯秋風茅屋"」其思想感情,表現甚明。散曲白樸的散曲頗為俊逸有神,若論其風格則豪放、清麗皆有,而以清麗為多,任訥在《散曲概論》,稱樸為豪放之尤者,而朱權之《太和正音譜》評其「如鵬摶九霄,風骨磊磈,詞源滂沛」,此二者皆歸之為豪放派,而鄭振鐸《中國則言》:『他的散曲俊逸有神,小令尤為清雋。』羅錦堂之《中國散曲史》亦將白樸列為清麗一派,雲「所作散曲,多清俊飄逸,朗朗可喜。」此又歸為清麗之列。據王忠林師雲「豪放作品一共只有九首,不到全部散曲的四分之一,其餘三十一首都可歸清麗一派。」「一讀到他的散曲,則知其中更包含著豪放、俊爽、秀美諸點,其成就高出劇曲之上。」雜劇清人李調元說:“元人詠馬嵬事無慮數十家﹐白仁甫《梧桐雨》劇為最 人名。(公元1226~1306)字太素,一字仁甫,號蘭谷,元河北真定人,原籍隩州(今山西河曲縣)。自幼聰穎,善默記,早年習詩賦,後精於度曲。其詞風受宋詞豪放派影響,但亦有婉麗之作,內容多為懷古、閒適、詠物與應酬。散曲內容大抵是嘆世、詠景和閨怨之作。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合稱為「元曲四大家」。著有《天籟集》,雜劇創作有十六種,現留存者,僅剩《梧桐雨》、《牆頭馬上》、《東牆記》三種。 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