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
亦作“ 素飡 ”。1.無功受祿,不勞而食。《詩·魏風·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毛 傳:“素,空也。” 陳奐 傳疏:“今俗以徒食為白餐。餐,猶食也。 趙岐 注《孟子·盡心篇》雲:‘無功而食,謂之素餐。’” 漢 桓寬 《鹽鐵論·鹽鐵箴石》:“今有司以不仁,又蒙素飡,無以更責雪恥矣。” 晉 葛洪 《抱朴子·漢過》:“干時率皆素飡偷容,掩德蔽賢,忌有功而危之,疾清白而排之。” 唐 劉禹錫 《代謝平章事表》:“上分旰食之憂,下塞素餐之責。” 宋 范仲淹 《上執政書》:“官實素飡,民則菜色。” 清 趙翼 《服闋後親友多勸赴官作詩志意》:“敢憑野笠驕文繡,恐食官倉又素餐。”2. 蔬食。 唐 韓偓 《騰騰》詩:“烏帽素餐兼施藥,前身多恐是醫僧。” 明 王錂 《尋親記·局騙》:“千愁萬恨都撇漾,未知素餐淡飯在何方,那些個酒解愁腸。”◎ 素餐 sùcān(1) [vegetarian meal]∶沒有魚肉等,只有瓜果、蔬菜等的飯食(2) [be a vegetarian]∶吃素(3) [eat the bread of idleness;be not work for one’s living]∶不勞而食,多指無功受祿尸位素餐無功勞而空享俸祿。《詩經.魏風.伐檀》:「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後漢書.卷五七.謝弼傳》:「今之四公,唯司空劉寵斷斷首善,餘皆素餐致寇之人。」也作「素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