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
1. 從前;往日。《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朕宿昔庶幾獲承尊位,懼不能寧,惟所與共為治者,君宜知之。” 唐 張九齡 《照鏡見白髮》詩:“宿昔青雲志,蹉跎白髮年。” 清 曹寅 《春日過顧赤方先生寓居》詩:“即此相逢猶宿昔,頻來常帶杖頭錢。”2. 經久;經常。《素問·舉痛論》:“寒氣客於小腸膜原之間,絡血之中,血泣不得注於大經,血氣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積矣。” 漢 王充 《論衡·感虛》:“ 師曠 能鼓《清角》,必有所受,非能質性生出之也。其初受學之時,宿昔習弄,非直一再奏也。”3. 猶年老。《文選·謝朓<和王主簿季哲怨情>詩》:“徒使春帶賒,坐惜紅顏變。平生一顧重,宿昔千金賤。” 李周翰 注:“宿昔謂衰老時也。”4. 夜晚;夜裡。《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三·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文選·阮籍<詠懷>之四》:“攜手等歡愛,宿昔同衣裳。” 李善 注引《廣雅》:“宿,夜也。” 呂向 注:“昔,夜也。” 宋 孔平仲 《續世說·企羨》:“ 樑 何思澄 終日造謁,每宿昔,作名紙一束,曉,便命駕,朝賢無不悉狎。”5. 猶旦夕。比喻短時間之內。《韓非子·奸劫弒臣》:“ 卓齒 之用 齊 也,擢 湣王 之筋,懸之廟樑,宿昔而死。” 三國 魏 曹丕 《於清河見挽船士新婚與妻別》詩:“與君結新婚,宿昔當別離。” 宋 司馬光 《招子駿堯夫》詩:“離群才宿昔,跂佇心已痗。” 清 錢謙益 《後飲酒》詩之三:“驅車出 春明 ,辦嚴不宿昔。”◎ 宿昔 sùxī(1) [in the past]∶從前;往常宿昔青雲志,蹉跎白髮年。——唐· 張九齡《照鏡見白髮》(2) [in a short period]∶指很短的時間宿昔而死(3) [usually]∶一向;向來往日。《漢書.卷五四.蘇建傳》:「陵雖駑怯,令漢且貰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奮大辱之積志,庶幾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夜晚。《文選.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時常、經久。漢.王充《論衡.感虛》:「其初受學之時,宿昔習弄,非直一再奏也。」比喻時間不是很長。晉.幹寶《搜神記.卷一一》:「宿昔之間,便有大梓木生於二冢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