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
1. 恐懼貌;顫抖貌。《易·震》:“震索索,視矍矍。” 孔穎達 疏:“索索,心不安貌。”《官場現形記》第五三回:“剃頭的跪在地下,索索的抖。” 茅盾 《列那和吉地》五:“給它解繩索的時候,它還以為大禍到了,怕得什麼似的,渾身索索地抖。”2. 冷漠,無生氣貌。 北周 庾信 《擬<詠懷>》之一:“索索無真氣,昏昏有俗心。” 南朝 樑 陶弘景 《冥通記》卷四:“九日見丞雲,比者情志何甚索索。” 清 曹寅 《古傾杯·鈔書》詞:“頻年嗜好,多慙糟粕,索索都無真氣。”3. 引申為落落寡合之意。 前蜀 貫休 《送姜道士歸南嶽》詩:“鬆品落落,雪格索索。”4. 空虛、空乏狀。 唐 寒山 《詩》之一六七:“房房空索索,東壁打西壁。其中一物無,免被人來惜。” 宋 梅堯臣 《旌義港阻風》詩:“茆屋何颼颼,瓦罌空索索。”5. 猶瑟瑟。形容細碎之聲。《漢書·天文志》:“ 永始 二年二月癸未夜,東方有赤色,大三四圍,長二三丈,索索如樹。” 王先謙 補註:“索索猶瑟瑟也……此雲索索如樹,蓋不獨以狀言,且兼聲言矣。” 唐 白居易 《五絃彈》詩:“第一第二絃索索,秋風拂鬆疏韻落。”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六:“衰草萋萋一徑通,丹楓索索滿林紅。” 胡萬春 《骨肉》:“細雨在索索的下著,賣餛飩的梆子聲在篤篤的敲。”◎ 索索 suǒsuǒ(1) [fearfully]∶恐懼的樣子震索索,視矍矍。——《易·震》《疏》:“索索,心不安之貌。”(2) [tremble]∶形容顫抖這時,他的臉、脖子全凍紫了,兩隻手臂索索地抖著,呼吸已經很費勁了。——《羅盛教》(3) 象聲詞(4) 形容細微的聲音微聞有鼠作作索索。——《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5) 形容風吹草木聲山蒼蒼而墜葉,樹索索而搖枝。——南朝陳· 江總《貞女峽賦》內心不安的樣子。《易經.震卦.上六》:「震索索,視矍矍,徵凶。」《文明小史.第一一回》:「傅知府還當是一班鬧事的人,要哄他出去打,他抵死不敢出去,只是索索的抖。」冷寂蕭條的樣子。北周.庾信〈擬詠懷詩〉二七首之一:「索索無真氣,昏昏有俗心。」形容風的聲音。隋.江總〈貞女峽賦〉:「山蒼蒼以墜葉,樹索索而搖枝。」清.陳維崧〈好事近.分手柳花天〉詞:「話到英雄失路,忽涼風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