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恩寵的意思

恩寵解釋 / 恩寵是什麽意思

注音 ㄣ ㄔㄨㄥˇ
拼音 ēn chǒng
簡體 恩宠  
相似詞/近義詞 暫無
相反詞/反義詞 暫無
解釋 特別的禮遇。《後漢書.卷七九.儒林傳下.召馴傳》:「帝嘉其義學,恩寵甚崇。」《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主人恩義重,兩載蒙恩寵。」
詳細解釋
  • 謂帝王對臣下的優遇寵幸。亦泛指對下屬的寵愛。 漢 王充 《論衡·幸偶》:“無德薄才,以色稱媚……邪人反道而受恩寵。” 唐 韓愈 《論淮西事宜狀》:“臣謬承恩寵,獲掌綸誥,地親職重,不同庶寮。”《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主人恩義重,兩載蒙恩寵。” 陳白塵 《大風歌》第一幕:“皇太后對足下可謂恩寵備至。”
  • ◎ 恩寵 ēnchǒng[special kindness of a ruler] 恩惠與寵愛
  •   恩寵論是基督宗教的一門重要神學課程,其所研討的是天人如何合作,以達到人的真正幸福。試分基本概念、過去的講法、及今日的看法陳述:  1.基本概念:恩寵是指三位一體的天主無拘束地、自由地向人示愛的行動,藉以在歷史中與人類建立位際的往來,使人得到幸福。這一看似抽象的道理在〔聖經〕的敘述中很具體地表達出來;〔舊約〕說天主有慈母的心腸,〔新約〕所說天主的寵幸像是父母對子女的愛護。保祿(Paul)把恩寵的神學發揮的最多;這一詞彙在新約出現一百五十五次中,三分之二都見於保祿的書信。保祿的恩寵概念在於說出:天主的愛現在在一個人身上再具體不過地呈現出來,這人就是耶穌基督(羅五15),耶穌就是恩寵(格後十三B)。  2.過去的講法:有關恩寵的道理東西方教會的講法略有出入;希臘教父們強調,恩寵就是使人神化:「天主成了人,是要使人成為天主」(依雷紐士,〔反異端〕Ⅲ 19, 1),所謂的神化就是天主三位住在人內或與人相偕。西方的恩寵神學完全走奧古斯丁(364~430)的路線。為了駁斥白拉奇主義奧氏畫定兩條底線:一是把恩寵視為天主給人靈的助估,成為人心理學的特質,而脫離天主本身;另一條線把天主的恩寵與人的自由對立,而肯定救恩完全來自天主。  士林神哲學繼承了奧古斯丁的心理講法;聖多瑪斯阿奎納(1225~1274)說恩寵是人靈幾成本質的一種習性(STh Ⅰ-Ⅱ 110);方濟學派則循著文德(1221~1274)和思高(1266~1308)的足跡把恩寵的習性說為內在的光和愛。以後在神學論戰中,更把恩寵分為受造的、非受造的、足夠的、有效的等。  3.今日的看法:根據〔聖經〕的多方啟示列出恩寵的主要因素為:  (1)源頭是三位一體的天主:正如〔新約〕及東方教父所肯定的,天主三位完全自由地在歷史中創造、救贖、完成人的救恩。創造、救贖、完成就是恩寵的三種形式,分別歸於父、子及神,但事實上三位參與每一形式。  (2)基督是中心取向:人而天主的耶穌以祂的死亡和復活為所有的人有效地帶來罪的赦免和新的創造,從此人和天主間有一個新的、互信互愛的交往。以基督為中心的恩寵觀脫離不了聖神和教會,因為人與天主的共融要想活絡起來,尚有賴於父和子給教會所遣發的聖神,在教會裡有天主的聖言,各種聖事和各樣神恩。  (3)人以位格為導向,與天主三位建立愛的位際關係,是動態而非靜態的,是本質而非屬性的,藉著信望愛人有分於天主的生命本質,是白給的又必須的,是普遍而團體性的,人人都有機運靠著天主的恩寵達到自己生命的目標。--作者:房志榮
  • 特別的禮遇、寵幸。 【造句】由於上司的恩寵,他才得以獲准在職進修。
  • 特別的禮遇。《後漢書.卷七九.儒林傳下.召馴傳》:「帝嘉其義學,恩寵甚崇。」《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主人恩義重,兩載蒙恩寵。」
  • 【恩寵】類似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