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
1. 約束;壓制。《漢書·霍光傳》:“ 霍氏 泰盛,陛下即愛厚之,宜以時抑制,無使至亡。” 宋 葉適 《祭陳同甫文》:“氣足蓋物,力足首事;天所畀也,孰可抑制?” 巴金 《家》三五:“ 覺民 看見這個情形,抑制不住感情的爆發,他要向祖父的身上撲過去。”2. 生理學名詞。大腦皮層的兩種基本神經活動過程之一。在外部或內部刺激下產生的阻止皮層的興奮和器官機能的活動。睡眠就是大腦皮層全部處於抑制的現象。◎ 抑制 yìzhì[restrain;curb;repress;check] 約束;壓制抑制細菌繁殖《Dance Therapy》1981、《張氏心理學辭典》1992。--作者:劉麗雲 舞蹈治療名詞。抑制或稱為抑制作用,指個體生理功能或神經傳導受阻礙,或是因衝突心理反應受到壓抑,或是記憶受到干擾等稱之。舞蹈治療可應用各項活動,讓個體抑制的內在衝突有宣洩的途徑。 抑制指以一種力量阻止或預先防止的某些活動,或者限制人的活動於一定範圍之內;分自行抑制(self-restraint)與被抑制(arrest),後者如拘留犯人、監禁,或將精神病患置於精神病院內,目的為約束其行動或剝奪其自由,是由外力所加的抑制(external constraint)。前者即自行抑制,通常指以智慧或道德做自我約束,是自發的抑制。 外力抑制或用強迫(constraint)一詞,指以外在力量強迫人採取某些行為,或是限制行動。在教育中,依社會和法律規範,以培養自我抑制為主,即是所謂之自律。 因為在社會群體中,每個人都要有適度的自我抑制力,以阻止危害或不利於別人的行為發生。自律能力高的人,有高度的自我省察力,可以隨時監督自己,不做越軌的行為,習慣以後,成為品格的一部分,即是道德高尚的人;其次的因為恐懼輿論,不敢有越軌行為,是為行為良好的人;至於不能自律而做出違法犯紀行為的,就只有接受外力制裁而給予抑制了。--作者:王儷靜壓抑控制。 【造句】他終究抑制不住心中的悲傷,眼淚奪眶而出。 壓抑控制。如:「政府提出四大措施抑制物價上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