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
1. 謂無邪僻,無邪曲。《禮記·樂記》:“中正無邪,禮之質也。”《史記·李斯列傳》:“臣無邪,則天下安;天下安,則主嚴尊。” 宋 朱熹 《恕齋記》:“蓋飾不過侈,而簡不至陋;起居便適,而視聽無邪。” 巴金 《滅亡》第六章:“她剛要猜想這是什麼事,但另一個念頭立刻捉著了她,她底美麗的臉上又出現了無邪的嬌笑。”2. 我國古代詩教的一種觀點。謂詩的最高標準是中和雅正,謂之“無邪”。《論語·為政》:“《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南朝 樑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詩者,持也,持人性情。三百之蔽,義歸無邪。”《文獻通考·經籍五》:“蓋知詩人之意者,莫如 孔 孟 ;慮學者讀《詩》而不得其意者,亦莫如 孔 孟 ,是以有‘無邪’之訓焉。”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如 中國 之詩, 舜 雲言志,而後賢立説,乃雲持人性情,三百之旨,無邪所蔽。”3. 指物體中分沒有偏差。《周禮·考工記·弓人》:“凡為弓……析幹必倫,析角無邪。” 鄭玄 注:“亦正也。”◎ 無邪 wúxié[unaffected] 沒有邪惡的想法無邪的兒童沒有不正當的思想或行為。 【造句】天真無邪 沒有不正當的思想或行為。《禮記.樂記》:「中正無邪,禮之質也。」《史記.卷八七.李斯傳》:「臣無邪則天下安,天下安則主嚴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