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
1. 物理人情,世情。 三國 魏 嵇康 《釋私論》:“情不繫於所欲,故能審貴賤而通物情。” 唐 孟浩然 《上張吏部》詩:“物情多貴遠,賢俊豈遙今?” 清 王應奎 《柳南隨筆》卷二:“ 華亭 王文恭 公寬然長者,於物情多所未諳。”2. 物的情狀。 唐 劉威 《遊東湖黃處士園林》詩:“物情多與閒相稱,所恨求安計不同。” 清 俞國賢 《與史文茲飲月下》詩:“物情猶惜晚,吾鬢已成翁。” 魯迅 《且介亭雜文·<看圖識字>》:“即如《看圖識字》這兩本小書,就天文、地理、人事、物情,無所不有。”3. 眾情,民心。《後漢書·爰延傳》:“事多放濫,物情生怨。”《北齊書·段榮傳》:“除 山東 大行臺、大都督,甚得物情。” 宋 周密 《癸辛雜識別集·彭晉叟》:“ 胡穎 為 浙西 憲,政尚猛厲,物情不安。”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督撫·海忠介撫江南》:“自丁亥有 凌司馬 洋山 毆諸生一事,大拂物情。”◎ 物情 wùqíng(1) [principle]∶情理物情世態(2) [human feelings]∶人情(3) [popular feeling]∶人心事多放濫,物情生怨事物的情狀、道理。三國魏.嵇康〈釋私論〉:「體亮心達者,情不繫於所欲,故能審賤而通物情。」唐.劉威〈遊東湖黃處士園林〉詩:「物情多與閒相稱,所恨求安計不同。」人心、民情。《後漢書.卷四八.爰延傳》:「所以事多放濫,物情生怨。」《晉書.卷一一六.姚襄載記》:「時或傳襄創重不濟,溫軍所得士女莫不北望揮涕。其得物情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