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
1. 木名。棕櫚科常綠喬木,產於熱帶。羽狀複葉。 晉 嵇含 《南方草木狀·檳榔》:“檳榔樹,高十餘丈,皮似青桐,節如桂竹……實大如桃李。” 清 吳偉業 《滇池饒吹》詩之一:“誰唱太平 滇海 曲,檳榔花發去年紅。”2. 指檳榔樹的果實。可供藥用,有消食、驅蟲等功效。《南史·劉穆之傳》:“﹝ 穆之 ﹞食畢求檳榔。 江 氏兄弟戲之曰:‘檳榔消食,君乃常飢,何忽須此?’”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一》:“覺胸間嘈雜不可耐,乃以檳榔末取石榴根東引者,煎湯調服之。暴下如傾,得蟲數鬥。”《紅樓夢》第六四回:“妹妹有檳榔賞我一口吃。”◎ 檳榔 bīnglang(1) [betel palm]∶一種常綠喬木( Areca cathecu ),樹幹很高,羽狀複葉。果實可以吃,也供藥用,能助消化,又有驅除絛蟲的作用。生長在熱帶地方(2) [betel nut]∶這種植物的果實植物名。棕櫚科檳榔屬,常綠喬木。高三丈多,葉為羽狀複葉,枝幹似椰子而較細,栽種五年,才開花結果。一年一株可生三、四穗,每穗結實三、四百顆,味澀而微甘。將果實切開夾入石灰、荖花可食之。 【造句】環保署呼籲吃檳榔的民眾自備衛生袋,以免檳榔汁汙染環境。 植物名。棕櫚科檳榔屬,常綠喬木。高三丈多,葉為羽狀複葉,幹似椰子而細,栽種五年,才能結實,形似肉荳蔻。一干有三、四穗,每穗結實三、四百顆,味澀而微甘。將果實切開,加入石灰、荖花食之,有強齒、消食、健胃的功用。產於東印度等地。也作「賓門」、「賓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