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
1. 指人的品格,性格。《晉書·赫連勃勃載記論》:“然其器識高爽,風骨魁奇, 姚興 覩之而醉心, 宋祖 聞之而動色。” 宋 王禹偁 《右衛上將軍贈侍中宋公神道碑》:“以公名家子,又 後唐 之出也,且風骨俊秀,異乎諸孤。” 胡先驌 《詩別蕭叔絅燕京》:“ 蕭郎 二十風骨奇,嶄然頭角何嶷嶷。”2. 指剛正的氣概。《北齊書·武成十二王傳論》:“ 文襄 諸子,鹹有風骨。”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一:“ 文恭 少年渾涵端重, 文達 正當以風骨勖之,何反慮其過剛?殊不可解。”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蓮蓬人>詩》:“掃除膩粉呈風骨,褪卻紅衣學淡妝。”3. 古典文藝理論術語。 南朝 樑 劉勰 《文心雕龍·風骨》:“是以怡悵述情,必始乎風;沉吟鋪辭,莫先於骨。故辭之待骨,如體之樹骸;情之含風,猶形之包氣。結言端直,則文骨成焉;意氣駿爽,則文風清焉。”4. 意謂端直的言辭和駿爽的意氣統一結合為詩文的“風骨”。 唐 陳子昂 《<修竹篇>序》:“ 漢 魏 風骨, 晉 宋 莫傳。”5. 指文學作品剛健遒勁的格調。 宋 孔平仲 《續世說·品藻》:“ 許景先 之文,如豐肌膩理,雖穠華可愛而微少風骨。”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譚詩總論》:“ 唐 人五古凡數變,約而舉之,奪 魏 晉 之風骨,換 樑 陳 之俳優。”6. 指詩文書畫的風格。《魏書·祖瑩傳》:“文章須自出機杼,成一家風骨。” 南朝 齊 謝赫 《古畫品錄·曹不興》:“觀其風骨,名豈虛成。”《法書要錄》卷六引 唐 竇臮 《述書賦下》:“ 開元 應乾,神武聰明,風骨巨麗,碑版崢嶸。”◎ 風骨 fēnggǔ(1) [strength of character]∶頑強的風度、氣質風骨奇偉。——《南史· 宋武帝紀》風骨可鑑(2) [vigour of style]∶寫字、作畫或作文的風格有個性、有力量文章須自出機杼,成一家風骨。——《魏書·祖瑩傳》 「風骨」指中國古代文藝理論批評中一個重要的美學標準。其內容有四:第一傳神,要求藝術作品應以神似為主,以形似為輔,風骨就是作品內在的精神美、本質美。第二自然,作品必須自然真率,天生化成,才能具有風骨之美;反之,人為雕琢,刻意求工,將會喪失風骨之美。第三抒發感情的鮮明凸出,其具體反映為作品的氣,例如鍾嶸〔詩品〕稱讚曹植的詩「骨氣奇高」,因其內容能「情兼雅怨」,具慷慨悲壯之情,也就是建安風骨。第四形象塑造的精煉有力,如劉勰〔文心雕龍.風骨〕說:「瘠義肥辭,繁雜失統」系因缺乏風骨所致;書法上也注重「骨力」,反對「墨豬」;另外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中也講究意存筆先,畫盡意在,筆跡磊落,緊勁聯綿。 「風骨」的運用始自六朝,自唐以後各家乃相沿襲用;原是由漢朝以來品評人物講究風神骨相的社會思潮,繼而發展到品評藝術和文學。析言之,首先,漢代識監人物注重在骨相,如王充即在〔論衡.骨相〕中認為富貴貧賤及操行清濁可由骨法得知,這偏於形監。其次,魏晉以後,玄學興起,強調人物的才性要由精神氣質上來識別,主張神監,偏重考察人的情味風韻特徵,這在劉邵〔人物誌〕中有清楚的反映。他強調「徵神見貌」,又說:「骨植氣清,則休名生焉。」主張從骨格姿態可以察見人的精神氣質特徵。再次,東晉以後用「風」的概念來說明人物精神面貌特徵的更多,如〔世說新語.賞監〕劉孝標註說:「羲之風骨清舉也」,沈約〔宋書.武帝紀〕說劉裕 「風骨奇特」,風骨都用以指清談名士或英雄人物的精神風貌。 從上述人物批評的重視風骨,反映到文藝批評中則是文學上風骨與辭采的對立,繪畫上風骨與精彩的對立,書法中骨力與媚趣的對立。例如:其一在文學方面,劉勰於〔文心雕龍〕中認為文學創作應當以風骨為主,辭采為輔,在風清骨峻的前提下,作到辭采華茂才是佳作。亦即風骨是在內容與形式相統一的作品中,著重其所顯示的精神氣貌特徵。而風跟骨雖都是指作品中的神,但細加區分,則抒情作品講風比較多,敘事說理的作品講骨比較多。其二,繪畫方面,南齊謝赫〔古畫品錄〕批評第二品顧駿之說:「神韻氣力,不逮前賢,精微謹細,有過往哲,始變古體,創為今範;賦彩制形,皆創新意。」文中將風骨和精細的色彩描繪相對,而且是以風骨為主,精彩為輔。其三,書法方面,〔法書要錄〕載王僧虔評王獻之書法說:「骨勢不若父,而媚趣過之。」又評郗超草書說:「緊媚過其父,骨力不及也。」可見書法也以骨力為主,以媚趣為輔。 總之,風骨概念始見於魏晉時期,指稱人的氣質、風度儀表之美。其後,風骨與風力、骨力等概念並用於書畫品評。至劉勰〔文心雕龍.風骨〕用「風」指稱作品情感的感染力,「骨」側重文辭的義理內容與邏輯力量,都和作者崇高的人品和精神風貌難以分開。甚至可溯其根源於儒家〔詩經〕的風教思想。風骨是情志和審美理想的一種藝術表現,風骨也體現了積極進取、重視陽剛之美的中華傳統精神。--作者:陳章錫 堅強不屈的性格。《晉書.卷一三○.赫連勃勃載記》:「其器識高爽,風骨魁奇。」唐.高適〈答侯少府〉詩:「性靈出永珍,風骨超常倫。」風格與精神。《魏書.卷八二.祖瑩傳》:「文章須自出機杼,成一家風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