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
見“ 地誌 ”。亦作“ 地誌 ”。專記地理情況的書。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一:“餘視《山海經》及《禹貢》、《爾雅》、《説文》、地誌,雖曰悉備,各有所不載者,作略説。”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辯證二》:“今 東海縣 乃 漢 之 贛榆 ,自屬 琅琊郡 ,非古之 東海 也…… 延年(石延年 )不講地誌,但見今謂之 東海縣 ,遂以二 疏 名之,極為乖誤。” 孫犁 《關於兒童文學》:“有時教子弟念 金 元 的歷史,念邊疆的地誌。”◎ 地誌 dìzhì[annals of local history;local chronicles] 記載國或區域的地形、氣候、居民、政治、物產、交通等的變遷的書早期的地方誌書。最早出現於東漢,現知有《益州志》一種。魏晉南北朝時,地誌有所發展,如韋昭的《吳郡國志》。常璩的《華陽國志》等。到隋唐二代,地誌趨向衰落,入宋後便趨於消失,而為圖經和方誌所取代。地誌的發展雖不如地記之興盛,但由於它所記載的內容豐富,統合古今,而且橫排門類,所以已有方誌的雛形。也作「地誌」。一般的輿地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