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
帝王的祖廟。《論語·八佾》:“子入太廟,每事問。” 唐 韓愈 《請遷玄宗廟議》:“新主入廟,禮合祧藏太廟中第一夾室。”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內務府定製》:“其祭儀祭器,一如太廟之制。”◎ 太廟 tàimiào[Royal Ancestral Temple] 封建皇帝為祭拜祖先而營建的廟宇入於太廟。——宋· 歐陽修《伶官傳》《明史.禮五,禮七,樂一》、潘谷西等《中國建築史》。--作者:劉鳳學 祭祀場所;是古代帝王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今存之太廟在北京天安門東側。始建於永樂十九年(1421),嘉靖二十三年(1544)改建。明朝(1368~1644)及清朝(1644~1911)兩代諸皇帝均在此舉行祭祀祖先之禮。祭禮中有三獻:初獻、亞獻及終獻,樂六奏,舞八佾。洪武元年(1368)祭太廟初獻禮,奏「壽和之曲」,《武功之舞》。亞獻,奏「豫和之曲」,終獻,奏「熙和之曲」,俱《文德之舞》。明初雅樂之樂舞人員,樂生仍用道童,舞生改用軍民俊秀子弟。諸皇帝登基、太子大婚、攝政、凱旋獻俘等大典及春、夏、秋、冬四季,均擇日由皇帝親臨太廟告祭祖先。天子為祭祀其祖先而興建的廟宇。《禮記.月令》:「天子居明堂太廟。」唐.韓愈〈石鼓歌〉:「薦諸太廟比郜鼎,光價豈止百倍過。」也作「大廟」、「祖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