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
反映物件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人類在認識過程中,把所感覺到的事物的共同特點,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抽出本質屬性而成。表達概念的語言形式是詞或片語。概念都有內涵和外延,即其涵義和適用範圍。概念隨著社會歷史和人類認識的發展而變化。 李大釗 《俄羅斯文學與革命》:“十九世紀前半期之詩人,對於自由僅有曖昧之概念。” 毛澤東 《實踐論》:“社會實踐的繼續,使人們在實踐中引起感覺和印象的東西反覆了多次,於是在人們的腦子裡生起了一個認識過程中的突變(即飛躍),產生了概念。”◎ 概念 gàiniàn[idea;notion;concept]在頭腦裡所形成的反映物件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質特點抽象出來,加以概括,就成為概念,概念都具內涵和外延,並且隨著主觀、客觀世界的發展而變化對事物普遍而抽象的認識。通常都是指在同種類的多數事物中,將其共同性、普遍性抽出來,加以概括而成為「概念」。如白馬、白雪、白衣等事物的「白」。 【造句】這些數學題我講解了這麼久,你是否有一點概念了? 對事物的普遍而抽象的認識。通常都是指在同種類的多數事物中,將其共同性、普遍性抽出來,加以概括,就成為概念。如白馬、白雪、白衣等事物的「白」。 |